中铁建城建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江苏省 215000
摘要:材料动态跟踪管理是一种新的材料管理模式,通过对材料采取预算、调整、审批、发料、现场跟踪管理、信息反馈、制定措施等方法,对材料整个供应及使用过程实行全方位、全过程、走动式、互动式的全员管理,一控到底,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及时揭差、查因、纠偏和反馈,使其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以达到预期的材料成本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材料是项目成本的重要项目之一,项目材料管理水平高低,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损失浪费、是否存在公料私用、流失及周转、利用率不高等现象,直接影响项目的生产材料成本,并与项目经济效益的好坏有很大关系,因此加强材料管理过程的动态跟踪控制则尤为重要。
关键词:材料动态跟踪 材料预算 成本控制
一、材料动态跟踪管理涵义
材料动态跟踪管理是通过对材料采取计划、预算、调整、审批、发料、现场跟踪管理、信息反馈、制定措施等方法,对材料整个供应及使用过程实行全方位、全过程、走动式、互动式的全员管理,一控到底,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及时揭差、查因、纠偏和反馈,使其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以达到预期的材料成本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二、实行材料动态跟踪管理的前提保障
实行材料动态控制,应当建立完整的成本控制制度和组织体系、信息网络系统、考核评价体系等保障体系。
1.建立成本控制制度和组织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成本预算管理制度、材料计划制度、材料现场跟踪管理制度、成本分析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以制度保证材料动态跟踪控制的运行。成立专门动态管理机构,技术、经济、物设、财务等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以及班组核算人员参加,从上到下,形成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材料成本控制责任组织网络。为材料动态跟踪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2.运用信息网络系统。目前项目建立了一体化信息物资管理系统,设置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控制管理、分析评价管理、考核管理等功能模块,对生产成本进行纵向汇总和横向分析考核,材料作为成本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尤其对材料的预算、使用、消耗、定额控制等提供了信息化保障。
3.强化材料预算管理。在成本归口控制下,各职能部门在成本管理和控制方面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搜集大量财务、技术等资料,统计分析、测算,多种成本方案选择,根据项目特点制定出相关定额标准,其中材料消耗定额为重要大项,成本管理中心将各项材料定额指标层层细化,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班组、个人各责任体。每月各单位根据下达的本单位的生产作业计划,结合定额,充分考虑现有施工条件和标准的动态调整,编制本单位的材料消耗预算计划,经经济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审批后领用,并作为考核依据。施工班组必须严格按编制的材料消耗预算计划执行,并落实到班组核算到岗位。
4.建立成本控制激励,考核评价体系。强化项目职工的成本控制意识,按照责、权、利进行利益再分配,使各施工单位管理者、职工的利益收入与材料管理的绩效挂钩。强化成本管理,形成以责、权、利为中心的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模式。建立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核评价,找出差异,进行分析,实施奖惩,解决问题,修正指标,改进管理,提高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材料动态跟踪控制的内容
1.跟踪材料管理制度的执行落实。结合现场对比管理制度,检查是否有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流于形式、应付检查、脱离工作实际的情况,找出差距与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和意见。
2.跟踪材料预算计划的兑现。材料跟踪物资管理人员要参与到施工生产的全过程,在施工材料的消耗使用中,对比预算编制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单价、金额,是否按设计要求、定额使用,是否有超预算领用、使用材料,是否有编制预算时,存在底数不清、不切合实际的情况,是否存在小工作量大计划,套取材料的情况,从预算的兑现方面和预算的编制进行对比,使预算在编制上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3.跟踪材料的采购。物料部门根据审批后的材料计划进行采购,材料到货后验收入库,核对材料价格、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严禁无计划采购,超计划采购,未经审批采购等情况,严格控制采购成本。
4.跟踪材料的发放、领取,实行限额发料。物料部门在材料发放时,必须按预算编制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单价、金额进行发放,严禁超预算发放,从材料的发放源头进行控制;施工生产单位在领取时,必须认真按预算编制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单价、金额领取,不得超预算任意领取,使材料消耗控制在成本指标内。实行限额领料,建立班组材料消耗台账。实行限额领料是进行材料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但在施工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建筑材料都适合实行限额领料,如砂石及低值生产辅助材料则不宜实行限额领料。项目执行限额发料制度的依据:一是施工材料消耗定额,二是用料单位所承担的工程量或工作量,三是施工中必须采用的技术方案措施。采取分部分项工程限额用料的方式,即按工程施工分部分项工程限定材料消耗数量进行考核。因此项目工程实行限额领料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的去实行,切不可搞一刀切,对于不便实行限额领料的建筑材料,可建立施工生产班组材料消耗台账和材料领用台账,根据施工材料消耗定额确定节约指标,节约的给于奖励,对于超指标造成浪费的进行罚款,对于班组领用的生产辅料待分项工程完工后一并结算。
5.跟踪材料的使用管理。材料领用后要严格按施工生产作业计划、设计要求使用,严禁超预算范围使用材料,造成材料流失、使用去向不明;对材料已领用而长期未使用的,要及时查明原因,办理退料,对责任者要严肃处理。
6.跟踪材料的质量管理。施工生产单位及各职能部门人员要定期深入基层跟踪检查材料质量情况,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向物料部门反映。通过质量跟踪,对材料进行性价比分析,选择质优价低材料使用,提高材料使用效率。
7.跟踪旧料的回收、修复利用情况。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对可以回收利用的旧料,是否及时进行了回收,回收的旧料是否彻底;使能够修复利用的材料重新使用,降低材料的消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材料节超分析主要内容
在开展材料节超核算工作时,各参与部门应相互协同配合,确定统一的核算时点和统计口径,准确、全面的开展核算工作,及时对材料节超情况进行分析改进:
(1)材料超耗因素分析与对策,从下面五个方向进行:一是因管理不当,造成材料浪费,出现超耗。加强现场管理,落实材料限额领用制度,严控材料领取计划。二是因保管不严,造成材料丢失,出现超耗。设置专人负责材料监管,若因不履职造成材料丢失,根据损失大小处以经济处罚;若出现监守自盗,直接清理出施工现场。同时料场装置360度摄像头,手机APP随时观看,进行动态跟踪管控。三是存在分部分项工程已完但材料未及时进行统计归集,出现材料超耗。及时修正材料消耗统计。四是变更项目造成超耗。合同范围外发生的新增项目,及时进行工程量签证,根据实际发生工程量进行材料消耗分析。五是返工造成的材料超耗。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过程管控,同时各工序应严格按照规范、图纸要求进行施工,防止返工造成材料浪费超耗。
(2)材料节约因素分析与对策,从下面四个方向进行:一是重新计算已完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查找是否因工程量计算错误导致材料消耗计算有误。如果是工程量计算错误,及时对材料消耗进行修正。二是重新计算已完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查找是否因工程量计算错误导致材料消耗计算有误。如果不是工程量计算错误,查找在施工中是否有偷工减料和施工单位自购材料等问题,并在后续工程中重点关注该施工队伍的施工质量。三是查看施工方案,是否因施工方案优化而出现材料合理节约。四是核对各项施工台账及施工日志,是否有已完成临时工程量未纳入理论消耗,与实际消耗存在偏差,导致材料账面超耗。
材料动态跟踪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它贯穿于整个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学习、探索、总结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为公司、项目的稳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