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数学文化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借助数学文化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创新

肖萍

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实验学校(小学部)400037

摘要:数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基础语言,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与思维逻辑。然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数学文化的熏陶与数学思想的启迪。将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探索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文化;渗透

数学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在数学教学中,要把数学文化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要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一轮新课程标准中,对数学学科的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其核心是对数学文化价值的发掘和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是联系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对数学文化进行有效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为学生奠定数学文化的基础,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从而提升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将数学与数学的历史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数学的发展历程,更清晰地理解其内在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了解,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结合起来,从文化的视角,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理解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感受到数学文化的精妙之处,提高对数学文化学习的意识。数学文化如同一座宝藏库,蕴含着无数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与趣味谜题。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的勾股定理,到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精准计算圆周率,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数学的魅力,还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与探索的乐趣。趣味谜题如“鸡兔同笼”问题,以生动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寻找答案,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不再是单调的公式和计算。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渗透数学文化

(一)树立数学文化观念,提高数学认知能力

小学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小学教育阶段,它对传承数学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人文主义观点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文化不仅是一种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因此,数学教师要树立数学文化观念,提升自己的文化教学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的文化意蕴,从而建立起一种正确的数学文化观,提升他们的整体数学素质。将数学文化有机渗透进去,让学生对数学文化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其中囊括了众多优秀的数学文化,也彰显着我国数学家在数学领域中的杰出贡献。

例如,以“生活中的负数”为例,本单元的知识涉及到了《九章算术》中的内容,为此,数学教师可以将这部分的数学文化知识渗透到课堂中,让其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带领学生认识“负数”的由来、发展的历史,感受数学家的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除此之外,在课余时间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多阅读一些跟数学文化有关的书籍和资料,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文化素养。

(二)创设多彩活动渗透数学文化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动力,影响着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热情。在运用数学文化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式,确保教学过程具有一定趣味性。同时,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应当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展示才华的空间。教师可以组织数学家故事演讲比赛活动,将数学故事有效地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活动中,学生利用课外书籍、信息设备等工具,搜集与课时内容相关的数学故事,并在阅读的基础上组织语言,将数学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创编数学文化报。在该活动中,学生结合学过的数学知识,运用绘画、书法等特长,自主构思内容板块,创编数学文化报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

例如,学生在数学家故事演讲比赛活动中,可以讲述数学家——欧拉的故事,通过语言、动作,将“欧拉质疑教师”、“欧拉帮助爸爸建羊圈”等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在学生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树立质疑意识,帮助学生深化对“面积计算”等数学知识的认识。再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的知识时,教师组织学生创编数学文化报,加强学生对数学文化、“平移和旋转”知识的认识。学生制作数学文化报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物品,画出“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升国旗”等场景,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展现出来。另外,学生可以结合“平移和旋转”知识,自主创编童话故事,并使用艺术字将故事内容写出来。

(三)利用数学文化构建数学知识网络

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不同的内容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将不同的数学知识结合到一起,让课本中的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各个知识点变得更加明确,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更大的便利。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形成整体性认识,从而构建出一个比较清晰的数学知识网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出语言的魅力,引导学生主动将不同的数学知识点联系到一起,并且通过比较直白的话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例如,为学生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将它们放在一起吗?”当学生议论结束后,就可以告诉他们每一个数学知识点之间都存在一定关联,让学生明白整合数学知识点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模型的面积。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实现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目的,让学生进行整体性学习,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融合作业,巩固学生课堂所学

在新课标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文化渗透的时候还可以适时融合作业,以便巩固学生课堂所学,促进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这一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合作互助,能够在班级中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融合作业设计中,教师需要确保目标明确,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认清自己的角色和职责。同时,鼓励创新思维,尊重且允许不同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例如,以“分数”这节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美食分享会”的项目作业。先将学生合理分组,每组准备一份包含各种分数的食物,然后共同讨论如何公平地分配食物,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计算分数,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最终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很好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协作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程知识。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跨学科的融合作业,比如结合艺术创作利用几何图形和比例关系设计图案。这样的作业不仅能让学生看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也能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和实用价值。

数学文化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主体,其精彩纷呈且博大精深,蕴含了无数的真知灼见。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应该加强重视程度,巧妙地将其引入课堂,以便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熏陶,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最终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辛三龙.浅析如何用数学文化充实小学数学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137-138.

[2]王蓓.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J].科普童话,20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