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150000
摘要:如今,处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在与信息化技术进行融合发展。教育行业也不例外,特别是高校的教育,现阶段的数字化教育工作开展越来越深入。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工作开展与数字化技术进行结合也成为了时代的趋势。通过数字化平台的搭建,辅导员教师能够通过互联网或计算机与学生保持实时互动,辅导员教师无论是在开展思政课程上还是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关照上都能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数字化时代下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尚未形成体系,针对具体问题形成解决对策是具有实际研究意义的。
关键词:数字化平台,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辅导员教师对于高校学生的教育不仅仅体现在学习和生活上,也体现在学生三观和性格的培养上。为此,高校辅导员老师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且关键,而借助数字化平台和技术能够让思想政治工作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能让思政工作更被学生接受理解。所以,多元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能够促进高校辅导员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1.数字化时代下高校辅导员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现状分析
1.1辅导员教师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尚未形成体系
首先,高校一些辅导员老师尚未看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更新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就会采用传统的思政工作授课体系,以辅导员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倾听记录这样的上课模式进行思政内容的传授。但是,很多学生对于枯燥乏味的思政课程内容并不感兴趣,学生对于辅导员老师的授课内容也没有深入了解和学习,导致课程的授课效果并不理想。而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在思政工作及课程中融合了信息化技术及互联网平台,但辅导员老师并没有对信息化的思政工作形成多元化的体系。一些辅导员老师仅仅利用互联网平台给学生布置作业或者使其成为课堂上播放思政宣传影片等的信息化工具,这样局限性的应用数字化技术和平台并不能真正发挥思政工作的实际作用。而且,根据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的不断更新调整,高校辅导员的思政工作内容和形式也需要相应做出调整,所以,网络思政工作作为线下思政课程的辅助需要高校辅导员教师实时更新思政课程内容,形成具体课程体系,以此发挥思政工作实际作用。
1.2辅导员教师网络思政工作模式单一
其次,高校辅导员教师对网络思政工作的工作模式单一的问题也需要得到高校及辅导员重视,并进行优化和调整。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线下思政工作已经不能满足于高校辅导员教师对学生的日常思政教育。网络时代背景下,辅导员老师仅仅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建设微信公众号平台或者抖音等官方账号平台,在其上发布一些官方思政工作推文,或者一些会议宣传通知等。并没有利用互联网平台技术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网络思政工作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校辅导员教师仅仅把网络平台当成思政工作宣传和开展的新工具,并没有对具体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更新,这也导致高校的思政工作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强,学生对于网络思政工作和线下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都不足。
1.3辅导员教师开展信息化思政工作能力较差
再次,高校辅导员教师开展信息化思政工作能力较差也会直接导致网络思政工作开展质量不佳。高校对于辅导员教师的聘用门槛比较低,部分高校因为缺少辅导员教师,会临时聘用大批刚毕业的大学生作为辅导员教师,其既没有思政工作或者汉语言相关专业的知识储备,也没有高校辅导员或管理工作的相关经历,这直接会导致新入职的高校辅导员教师在进行思政工作开展和宣传上出现很大的阻碍和困难。此外,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平台已经成为了新的思政工作开展渠道,通过计算机或者互联网,辅导员教师能够了解到最新的政策文件内容,也能够对思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有所了解,但是刚毕业的辅导员教师很难在短时间适应信息化平台,也无法快速收集和提取国家政策文件内容作为思政工作的主题。久而久之,网络思政工作无法融合于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网络思政工作平台并不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普及,更不能对有关思政活动的信息进行宣传等。所以,高校辅导员教师开展信息化思政工作能力较差的情况需要高校引起重视,及时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质量。
2.针对数字化时代下高校辅导员教师网络思政工作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
2.1辅导员教师结合信息化技术形成网络思政工作体系
高校辅导员教师需要结合信息化技术形成网络思政工作的体系。网络思政工作应该与线下思政工作及课程形成联动,并从形式到内容都对线下的思政工作进行创新。比如说辅导员教师可以多多利用多媒体平台如抖音、快手、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平台建设,形成线上思政课堂或者是与学生互动交流的线上论坛等。通过每段时间的国家政策文件确定具体的思政工作主题,辅导员老师再形成具体的宣传活动内容,通过多媒体平台进行图文及视频宣传,吸引学生多多阅读观看,以此全面提升思政工作的质量,同时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思政工作的重视。此外,线上网络思政工作体系要确保内容突出重点,形式变换多样。线上除了在平台上宣传理论知识之外,同样重要的是组织一定的活动突出理论重点,以此加深学生印象,
全面发挥思政工作及活动的作用。
2.2辅导员教师形成多元化网络思政工作模式
辅导员教师要形成多元化的网络思政工作模式,思政工作并不是枯燥乏味的,相反,辅导员教师要积极给予学生更多的思政教育的可能。除了官方的多媒体平台打造之外,高校辅导员教师还可以形成不同专业班级的思政活动组织及宣传的IP,辅导员教师可以在线上平台了解学生对不同思政主题内容的关注度,如果关注度比较高,辅导员教师可组织线上的演讲比赛、辩论赛亦或是与线下进行课堂联动,组织线下的情景剧表演比赛等。当然,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思政工作的落实也很重要,思政工作及课程的安排并不能仅仅是以辅导员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多参与多互动更为重要,为此,课堂上讲解后通过线上平台组织论坛交流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学生更能针对思政主题抒发自己的见解,高校辅导员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一旦出现有偏差的理解辅导员教师则能够及时纠正。
2.3高校提升辅导员教师网络思政工作能力
高校还需要提升辅导员教师的网络思政工作能力。一方面,高校应该提高对辅导员教师的聘用门槛,要求既有思想政治及相关专业的知识储备,也要有高校辅导员工作经验或者管理工作经验的人才成为高校辅导员教师。另一反面,新入职的高校辅导员老师需要经过高校的专职培训,培训内容不限于理论培训,也需要辅导员教师参加其他高校组织的辅导员交流活动,同时,高校信息技术的人员还需要对新入职的辅导员老师进行信息化平台操作培训。培训后高校要组织辅导员老师不定期考核,以此不断提升辅导员老师自身能力的提升。同时,高校也要组织辅导员老师定期学习国家教育政策方针,了解国家教育大方向,这也为辅导员老师为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打下基础。
3.结语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老师的思政工作开展不能停滞不前、不求发展,相反,高校辅导员老师开展思政工作需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创新,无论是从思政工作的内容上做出更新,还是从思政工作的形式上力求多变,思政工作一定要形成新的体系和模式,以此才能增加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兴趣,从而也能够促进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吴冰倩,数字化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的路径优化[J],青少年研究,2021(1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