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开放大学 053000
摘要:市、县级开发大学的发展水平对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临着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现实困境。本研究立足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市县级开放大学协同的方式,力求市、县级开放大学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应对策略,为各类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引,为政府有效解决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中人才短缺问题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开放大学 乡村人才振兴
一、开放大学服务乡村人才振兴问题的提出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民生的根本性难题,事关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决策,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这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民之大事在于农,立政之本存乎农。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党中央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政策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人、财、物的有机结合,是各项资源战略的有效统一,在所有资源要素中,人力资源要素居于主导地位。乡村振兴首要的是人才振兴,乡村的振兴需要有强大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因此要帮助乡村不断壮大人才规模、提升人才素质、增强人才技能、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服务意识,才能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2024 年9 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2]开放大学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在乡村人才振兴中即遇到了众多机遇同时也遇到了众多困难。
二、乡村人才振兴当前所面临的困境
虽然现在国家对于乡村的教育非常重视。但是,当前乡村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教育,是制约乡村群众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乡村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教育链,尤其学前教育办园数量少且生源不足,学前教育方面存在较大短板。对乡村成人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能够给成人提供的正式或非正式教育相对较少。从整个乡村教育来看,政府投入乡村教育资金不足,相较于城市学校的桌椅等硬件设施,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落后。除此之外,乡村学校教育中师资力量薄弱,且待遇相比城市低,导致教师队伍流动性大,使得乡村学校教育整体水平不高。中国社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乡村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互动频繁使得城市文化冲击乡村文化,乡村教育课程中的内容逐渐被城市文化主导,内容更多反映城市场景,缺乏对乡村生产、生活的描绘,呈现出乡村学校教育向城市倾向的情况,无法匹配乡村文化振兴以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需求。整体来说,乡村教育水平的落后阻碍了乡村文化振兴,从而阻碍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3]。
三、开放大学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优势
(一)开放大学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有着系统优势
目前全国开放大学系统已经构建了由总部和45个省级分部、14个行业学院、4000多个学习中心组成,形成了覆盖全国城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办学共同体”。学校目前具有招生资格的专业(方向)238个,其中高中起点本科层次专业(方向)13个,专科起点本科层次专业(方向)58个,专科层次专业(方向)167个。
(二)开放大学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有着教育资源优势
开放大学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280门精品课程,120门三农课程和特色课程建立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集聚了6万多门优质课程,探索形成了资源的集聚、共建、共享的运行机制。根据成人碎片化学习特点,开发了3.7万门“五分钟课程”,免费向社会开放。建设近300门精品课程,100多门三农课程和特色课程。
(三)开放大学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是历史使命
国家开放大学特别关注广大基层、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需求,开展特定人群教育,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教育公平。承担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又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了大量“留得住,干得好”的新型职业农民。陆续开设适用于农村发展的20多个相关专业,本专科累计招生近70万人,毕业生近50万人。全国各级开放大学都可以依托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更好的为乡村经济发展进行服务,这也契合了开放大学“一村一”的办学定位。目前,开放大学已经陆续开设适用于农村发展的7大科类25个相关专业,累计培养毕业生四十余万人。市县级开放大学都是具有公益性质的国办大学,有义务、有能力、有责任在区域内开展乡村人才振兴,助力、服务、引领当地乡村振兴工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4]
四、开放大学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对策
(一)发挥系统办学优势,推进产教融合取得实效
目前,整体来看产教融合运作成本较高,而开放大学系统始终坚持开放教育理念,通过互联网努力构建终身教育服务平台。并将系统办学优势运用到服务乡村人才振兴发展中,形成理论、实践加优质远程教育的育人新模式,根据乡村振兴的要求因人、因岗、因需求的进行课程调整,在加速新知识传播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投入,有效推动了产教融合。
(二)结合乡村行业实际,行之有效的开展产教融合
市县级开放大学,根据所在乡村的实际情况,成立有专业技术人士参与的课程调研小组,针对乡村需求、市场需求、学校目前的专业设置开展深入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及时更新、调整课程内容,准备和使用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教材、教学设施。
(三)探索特色的产教融合模式,构建完善的课程监督体系
极探索“乡村学院”等新型办学模式,促进乡村需求和教育供给侧要素资源的相互贯通、双向发力和全方位融合,形成生机勃勃的产教融合发展的新气象。引入企业、农业专家等第三方课程评价提升产教融合的质量,由第三方来实施监督教学,有助于在学校和乡村之间形成了动态的优化管理模式,可以促使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与乡村产业充分融合,达到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袁春霞. 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实践探索--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J].河南农业, 2021.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EB/OL].(2024-09-10)[2024-09-22].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9/content_6973522.htm.
[3] 李鹏.促进共同富裕:乡村教育的责任、挑战与对策[J].民族教育研究,2022,33(5):58-64.
[4]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特色[EB/OL].(2024-10-26)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xNzA2NzU1NA==&mid=2247532511&idx=2&sn=e3ed259efd94a022cb25520b19bbd8e9&chksm=f99ff992cee870843d69fb6ca2b000973da82c57de57815838ae4cf51e7bd15ece48c628475e&scene=27
基金项目:河北开放大学2021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市、县级开放大学全面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对策研究》(编号:WTYB2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