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海县安峰镇农村经济和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摘 要:当前,随着农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农作物栽培技术的不断创新,对农业发展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当然也给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我们在基层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模式中,探索出超级稻大面种丰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的“套餐”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此模式可以大大提升超级稻产量和品质,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超级稻大面积丰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全面阐述东海县超级稻发展及示范推广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超级稻大面种丰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与推广的应用,以此为相关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超级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
1. 东海超级稻发展及示范推广
安峰镇是东海县粮食生产大镇,水稻是该镇粮食生产的主要农作物,年播种面积保持在4320hm2以上,占粮食生产种植面积70%以上,稻谷总产4.22万t,水稻安全生产,对整个安峰镇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很大影响。
但由于受传统水稻品种老化,水稻单产水平极不平衡,加上种田技术水平落后,极大程度上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挖掘水稻增产潜力,大幅度提高全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实现全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安峰镇从2013年开始引进超级稻试验,2014年开始小面积示范,2015年全安峰镇推广500多hm2,2020年全安峰镇推广2500多hm2,到目前为止,面积占全镇水稻面积的85%以上,随着技术的跟进超级稻产量和品质也得到持续提升。
2. 超级稻大面种丰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的应用
超级稻大面种丰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重点包括麦草还田、精确定量施肥、合理控制“五期”、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
2.1 麦草还田技术
麦草还田技术主要是通过大型机械全喂入式纵轴流小麦联合收割机,加装后制式秸秆粉碎抛撒还田装置。技术要求是秸秆切碎长度应小于等于8cm,留茬高度小于等于10cm,并且抛撒要均匀覆盖。然后撒石灰、秸秆腐熟剂,上浅水泡田2-3天,用65马力以上拖拉机配置水田埋茬耕整机进行水整秸秆还田作业,耕作深度10-15cm,再用旋耕机将其与泥土均匀混合,使麦秸快速发酵、腐化,做到田平、草匀、泥烂,从而提升稻田土壤中有机物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促使土壤耕性、土壤供肥能力得到较大幅度提升,以养护稻田。
2.2精确定量施肥
主要是严格按照稻田土壤、超级稻品种生长特性,结合本地气候特点,选择恰当的施肥方法[1]。确切的说,在测土配方的基础上结合土壤供肥能力以及超级稻生长发育特性,目标产量,肥料当季利用率,气候条件等综合因素,采取精确定量施肥技术,既满足超级稻各个生长期所需肥料养分,又不造成肥料养分浪费。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化的施肥方案,以充分发挥施肥效果,实现投入效益最大化。一般要求是:根据氮肥计算公式(氮素施用量kg/667m2)=(目标产量需氮量-土壤供氮量)/氮肥当季利用率,确定氮肥施用量,再根据N:P2O5:K2O=1:0.5:0.8,确定磷、钾肥用量,氮肥在基蘖肥与穗粒肥施用比例为6:4。基蘖肥中基肥与分蘖肥比例为4:6,基肥在整地时施入,分蘖肥在插秧后7-10天施用;穗粒肥在倒4叶和倒1.5叶分两次施用,比例为7:3;磷肥在基肥时一次性施入;钾肥分两次施用,基肥占比为45%,拔节后追施占比为55%。硅肥及其他微量元素在施用基肥时一次性施入。
2.3合理控制“五期”。培育适龄壮秧期;插秧期、返青分蘖期、拔节抽穗期、成熟收获期五个时期。
超级稻高产栽培强调量化田间管理,重视实时管理。水稻管理“五期”包括培育适龄壮秧期、插秧期、返青分蘖期、拔节抽穗期、成熟收获期五个时期。而在超级稻栽培过程中,需要对这五个时期进行合理控制,即按照超级稻品种生育期,并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妥善安排这五个时期,以确保超级稻顺利抽穗扬花灌浆,按照当地稻田土壤和气候特点,推广宽行窄株,对秧苗进行定量控制,合理调控株高,改善中后期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发生,增强后期光合效能,促使成穗率显著提升,稻米品质得到改善,为丰产高效打下良好基础。
2.3.1 培育适龄壮秧期
2.3.1.1秧田及营养土准备。
秧田:选择地块平整、运秧方便、灌排水条件好的地块作为秧田,按秧田:大田=1:90准备秧田。一般秧板畦面宽1.45m(可对放2张秧盘),墒沟深0.2m,沟宽 0.35m,以方便育秧时操作;秧田围沟深 0.25m、宽0.3m。做到内外沟系配套、灌排畅通,秧板高低落差不超过3cm。秧板做好后,排水晾干,使板面沉实。排盘前3天高低找平、版面没有裂缝,确保板面“实、平、光、直”。
营养土准备:每亩大田需准备100kg床土,床土要求是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作土或秋耕冬翻的稻作土。床土培肥一般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在秋末冬初,每平方米施用腐熟圈肥3.5~4.5kg,尿素7.5-10g,过磷酸钙70~80g,施后耕地,使肥、土拌匀;第二次培肥在播前25~30天,每平方米施尿素30~50g,过磷酸钙80~90g,氯化钾40~50g,在播种前3-5天粉碎过筛,过筛直径3-6mm,过筛后的床土每100kg拌0.5-0.8kg水稻壮秧剂。PH值大于7的床土应进行调酸,床土消毒可与床土调酸同时进行。同时应防治地下害虫,如蝼蛄、蛴螬、金针虫等,根据害虫特性,每亩选用适宜农药40%辛硫磷250-300毫升,严格按农药使用标准操作。
2.3.1.2 品种选择
在品种上要选择符合当地气候条件并且审定的国审品种,该品种要求分蘖适中、茎秆弹性好、植株高矮适中、剑叶挺直、穗大粒多、不早衰的形态特征。内在因素具有光合效率高、根系活力强、源库流协调的生理机能;并且在高产、品质、抗逆、抗病性等方面要表现优异。根据历年试验、示范经验,适宜东海县安峰镇的超级稻品种有南粳5718、南粳9308等。同时种子质量要达到GB4404.1-1996,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的要求。
2.3.1.3.播种及秧田管理
按栽插粳稻每亩大田备齐58x28x3cm硬盘、57.5x27.5x2.6cm软盘各25盘左右,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剂浸种,每ml25%咪鲜胺乳油兑水2kg浸种36-48小时,或者选择当地植保部门推荐的药剂为宜,捞出淋干,以抓在手里不粘手为准就可以播种,播种量粳稻2.5-3.5kg/亩,每盘播种量控制在130-150g范围内,覆土厚度0.3-0.5cm,浇水量以营养土湿透为准。
播种方式,选用水稻育秧流水线一次性完成铺土、洒水、播种、盖土等四道工序。摆盘催芽,以硬盘托住软盘叠放催芽,叠盘高度15-20秧盘,最上一层放有泥土不带种子的秧盘,防止上面一层种芽被烫,然后盖上塑料布保温催芽,期间检查温度,保持在25-30度,一般2-4天出芽1cm左右,期间可做暗化处理,然后运秧盘到秧田排放,排盘时先脱去硬盘,按顺序将软盘摆到苗床上,要求秧盘边与边之间对齐,盘底与床面紧贴,用田间稀泥堵秧盘两边增加保水性,排盘结束后,立即浇一次透水,以后保持床土湿润就行,2-3叶期根据苗情酌施断奶肥,起苗栽插前2-3天断水炼苗,确保栽插时秧苗老炼,一般要求秧龄18-24天,叶龄3.5-4叶,株高15-18cm,叶色青绿,植株矮壮,白根多,盘根好,无病虫害。
2.3.2插秧期
大田插秧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缓苗时间的长短,继而决定水稻抽穗迟早以及是否安全灌浆,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
技术要求是:在麦草还田及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上,采用精确定量施肥技术施好水稻生长需要的肥料。一般要求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搭配,节氮增磷补钾加硅添微肥。通常情况下,667m2大田中栽插1.5~1.6万穴,基本苗6万左右为超级稻合理密植量化指标。我们安峰镇经过多年的超级稻栽培技术经验,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一般要求超级稻(南粳9308或南粳5718号)播种期是5月28-30日,栽插期为6月20-22日,过早茬口没有腾出,造成苗等田。栽插要求是浅、匀、直、齐。浅就是秧苗入土深度1-1.5cm;匀就是秧苗行株距均匀,行距30cm、株距12.5cm,穴苗数3-4苗;直就是插秧行要直、秧苗栽的直;正就是秧苗不能东倒西歪;齐就是栽插深浅一致,不插断头秧,高低秧。
2.3.3返青分蘖期
早施分蘖肥,在栽后5-7天每亩可施尿素15kg,第二次在栽后15天施尿素l0kg, 移栽后寸水护苗活棵,建立3-5cm水层,活棵后应浅水勤灌,灌水时以水深达2-3 cm左右为宜,待其自然落干,再上新水,如此反复,达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使分蘖早生快发。当田间苗数达到预期穗数苗的85%左右时开始搁田,做到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搁田程度要把握田面不陷脚土、土壤不发白、叶色退淡、叶片挺直。具体操作是开始搁田断水后田面有少量细裂缝时即可上水,然后再落干,以此往复,最终达到搁田程度。从而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下扎,秧苗老炼,叶片挺直,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植株抗逆和抗倒伏能力促进有效分蘖,增加有效亩穗数,为高产打好基础。
2.3.4拔节抽穗期
此阶段是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也是水稻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决定穗粒数、千粒重的关键时期,在管理上要保证技术到位、措施到位。
追施穗肥:穗肥分促花肥和保花肥两次施用,促花肥尿素7.5公斤/亩,氯化钾10公斤/亩,保花肥尿素5公斤/亩。促花肥在叶龄余数3.5~4.0时施,保花肥在叶龄余数1.8~2.0时施。水稻孕期至抽穗期对水分较为敏感,必须保持10~15天的2~3cm浅水层,其它时间采用间歇湿润灌溉,肥料以及其他管理措施也要根据田间苗情长势长相综合因素来考量。
2.3.5成熟收获期
此阶段水管理上要求土壤湿润,干干湿湿,收割前10-15天断水,一般在稻谷黄熟期(水稻90%以上的籽粒变黄)即可收割,在收割前要调好机具,收割后要保证含水量在13%,高于此含水量稻谷应晾晒或采取烘干措施,确保稻谷品质不变质,商品性优良。
2.4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超级稻高产栽培群体大,且生长旺盛,需要加强病虫草害预防和控制。具体需要立足超级稻栽培实际,对超级稻个体与群体生长发育进行协调,促使超级稻植株抗逆能力得到提升【2】。重视调查田间生长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
2.4.1杂草防治
超级稻机插秧杂草防治采用“一封一杀一补”策略。“一封”指在整地时用丙草胺.苄嘧磺隆或丙草胺.吡嘧磺隆拌细土均匀撒施,然后土壤沉实2-3天开始插秧;“一杀”指在插秧后15天左右,选用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拌细土均匀撒施;“一补”指以马唐、千金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用噁䂳.氰氟草酯喷雾;以鸭舌草、丁香廖、野慈菇等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在水稻分蘖末期用二甲.灭草松防治。各种农药应严格按农药操作规则使用,确保除草效果。
2.4.2病虫害防治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重点防治水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重视防治“破口期”病虫害,如穗颈瘟、稻曲病,在破口前3-5天用药,随后根据天气情况隔5~7天或7-10天,再施一次药,后期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病虫情报和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挑治。在对药剂进行选择时,需确保其高效、低毒、低残留。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方法,尽量减少农药使用次数,保证粮食优质安全。
3 .超级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成果与展望
在目前栽培模式下,我们经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对超级稻进行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管理过程中,运用麦草还田、精确定量施肥、合理控制“五期”、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技术,对于超级稻大面种丰产高效栽培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能够较大幅度提升超级稻产量和品质,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很大的贡献。
超级稻大面种丰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随着水稻栽培方式等情况变化以及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给我们基层科技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促使我们要不断探索接受新技术,在试验、示范、推广中不断总结经验, 做好产中跟踪服务与现场指导,从而总结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超级稻大面种丰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套餐”新模式,为实现农业高产高效目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卞寿祥, 李夕明, 刘卫东,等. 超级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示范推广[J]. 安徽农学通报, 2015,21(17):43-44.
[2]朱德峰, 张洪程, 潘晓华,等. 超级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及区域化集成应用[J]. 中国科技成果, 2015(3):49-50.
作者简介:
刘元东,男,东海县人,南京农业大学毕业,1993年一至今,一直在东海县安峰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乡镇基层农业战线上从事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32年.
研究方向:农作物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