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残留免疫检测质量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兽药残留免疫检测质量控制研究

徐  剑

海安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江苏 海安 226600

摘  要:在兽药残留问题日益凸显,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兽药残留免疫检测原理的分析,研究了兽药残留免疫检测的质量控制问题。对当前兽药残留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加强技术培训和规范操作、加强经费保障和监管责任、加强协作配合和信息共享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兽药残留免疫检测的质量。

关键词:兽药残留;免疫检测;质量控制;控制措施

0引言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肉蛋奶等畜牧业产品需求量不断提高,近些年畜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我国畜牧业生产全面增长,肉蛋奶总产量超过1.75亿吨,增长4.7%,达到历史新高,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兽药在动物疾病防治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兽药的不合理使用或滥用导致药物残留在动物源性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兽药残留问题不仅关系到食品安全,还涉及到国际贸易和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对兽药残留进行有效监控和控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免疫检测技术,尤其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因其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成本低廉等优点,在兽药残留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免疫检测技术能够快速筛查大量样品,为兽药残留的初步筛查提供了有力工具。然而,免疫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兽药残留免疫检测原理

兽药残留免疫检测基于免疫学中的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抗原是兽药残留物,而抗体是能够识别并结合这些特定抗原的蛋白质。常见的免疫检测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将已知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将待检样本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吸附的抗体或抗原发生反应,然后用洗涤的方法分离抗原-抗体复合物和游离成分,利用酶的高效催化作用放大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物的高灵敏度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利用条状纤维为主要的吸附材料,配合毛细管作用,将检测样品放置在试纸条表面中进行流动检测。样品和纤维材料发生结合后,形成免疫反应,通过观察免疫物反应过程的全面观察,判定兽药中的抗生素残留量。

1兽药残留免疫检测存在的问题

1.1准确性和特异性问题

免疫检测技术,尤其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成本低廉等优点,同时也容易产生假阳性结果。造成兽药免疫检测存在假阳性结果的原因较多,主要为样品因素、试剂因素、操作因素及交叉反应。

样品因素方面,样品在腐败变质后产生含有非特异性显色内源性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细菌,干扰检测结果;试剂盒的质量也会影响检测质量,在实际兽残免疫检测中,试剂盒或试纸条等,部分检测材料灵敏度设置过高,金标粒子、捕获抗体、硝酸纤维素膜、所加化学试剂、试纸条灵敏度偏高,造成检测结果假阳性;检测操作过程中,样品被污染、标本被混淆、贴错标签、处理不当,在规定时间后判读结果等错误操作等,引入额外的物质与试剂盒中的反应体系发生反应,造成假阳性结果的发生;样本中掺杂有同源或同工物质,如类风湿因子、补体、交叉反应物质等,也是造成检测假阳性的主要原因。

1.2操作和环境因素影响

    在兽药残留免疫检测中,操作和环境因素对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检测环境的湿度和温度对检测试剂的稳定性和反应动力学造成影响,如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影响酶活性的变化,从而影响ELISA中酶催化底物的速率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设备的噪声水平和散热效率等设备性能也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例如基于光学原理的酶标仪,设备噪声将严重影响光信号读取的准确性。其次,样品的采集、处理和保存条件对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不当的样品处理措施,如样品腐败变质后产生的细菌内源性辣根过氧化物酶等,均可能导致非特异性显色或假阳性的发生。最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也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操作人员检测过程中,出现加样不准确、洗涤不充分等问题时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

1.3兽药残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兽药种类不断增加,新型兽药不断涌现。新型兽药的出现,每种兽药都有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代谢产物,需要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标准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给兽药残留检测带来了挑战。同时,由于兽药种类繁多,每种兽药的化学性质和残留特点各不相同,导致不同的兽药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需要针对不同的兽药开发新的检测方法;最后,兽药在动物体内残留的周期长度各异,有些兽药可以在短时间内代谢和排泄,而有些兽药则在动物体内残留较长时间,一旦检测不及时,兽药残留物将无法被准确检测,这给兽药残留检测带来了时间上的紧迫性。

2提高兽药残留免疫检测质量的措施

2.1加强技术培训和规范操作

根据《兽药质量监督抽查检验管理办法》,加强抽样人员和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进一步规范抽样和检验行为,确保监测工作的合法性、真实性、科学性和公正性。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就新修订的法律法规以及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重点解读和讲授,提高了兽药残留检测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检验检测能力。其次,抽检活动需要严格执行《官方取样程序》和《操作要点》,确保抽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检测机构不得擅自变更检测方法和检测限,确保检测操作的标准化和一致性。

2.2加强经费保障和监管责任

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需要将兽药残留监控和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工作纳入财政预算,在兽药残留检测过程中,由足够的资金支持检测活动,从而保障检测活动可以落到实处,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取得较好的检测成效;其次,各级主管部门应制定和实施兽药残留监控计划,以及对畜禽养殖中合理用药的指导和监督。有效的监管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促进兽药使用的规范性。

2.3 加强协作配合和信息共享

    为提高检测质量,应加强不同部门和区域间的协作配合。通过建立健全区域间、部门间沟通协作机制,建立信息通报反馈制度、产区销区联动监管制度、跨省跨地区联合办案制度,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协作配合制度不仅可以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和检测效果,而且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及时性,从而提高兽药残留免疫检测的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疫病防控协同工作机制,加快构建动物疫病防控全链条信息平台,完善部省两级平台功能,实现数据资源整合共享。

3结论

本文基于兽药残留免疫检测的原理的分析,对兽药残留免疫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准确性和特异性、操作和环境因素以及兽药残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讨论,并从加强技术培训和规范操作、加强经费保障和监管责任、加强协作配合和信息共享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以有效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兽药使用的规范化。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兽药残留检测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明星,罗志萍,余纯.兽药残留免疫检测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10):14-16.

[2]肖桂萍,徐传.免疫分析技术在曲靖市动物及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09):26-27.

[3]宋乾召,王耀,胡骁飞,等.量子点免疫层析技术在兽药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与机械,2024,40(08):173-180.

作者简介:徐剑(1981—),男,江苏南通海安人,研究生,兽医硕士,2008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现主要从事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