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果洛州教研与教师发展中心
教育部于2018年11月8日印发了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通知以及《关于高校教师师德示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和《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这是国家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筑牢师德防线,守住教书育人的底线,是每个教师必须遵守的规矩。
一、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配套的处理办法的颁发是新时代的需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是关键。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从事的是塑造人的心灵的事业,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伟大事业。从长远来讲,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兴旺强大;从近处来讲,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幸福。习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因此,制定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筑牢师德防线,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
加强师德建设并不是说教师的师德问题太多,而是要进一步确立师德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我国1600多万教师绝大多数恪尽职守,勤奋耕耘,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毋庸讳言,在极少数情况下的确存在个别教师不能恪守教师的职责,做出了伤害学生、有违师德的事情,经过社会传播,沾污了神圣的教师职业,“一竹竿打沉一船人”,伤害了整个教师队伍在社会中的美好形象。因此推出准则要求,使这些教师守住教书育人的底线,使我们的教师队伍更加纯洁,更加风清气正,更加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敬爱。
同时,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要日益增长,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些都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教师节前夕在北京八一学校与教师座谈时提出的,教师是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育者先要受教育,教师自身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新时代的需要。
明确约定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世界其他多数国家有此共识与规定。早在1896年,美国乔治亚州教师协会就颁布了教师专业伦理规范,1996年,美国制订了《优秀教师行为守则》26条,明确了教师行为准则的禁令,如不得使用威胁性语言、不得当众发火、不要与学生过分亲热或过分随便等。法国在2010年提出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十大能力,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行为进行严格规范,且特别强调了教师师德方面的法律建设和纪律惩戒,明确提出了针对不同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2012年9月,英国政府颁布新修订的《教师标准》,对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所要具备的个人和专业操守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并恪守自己所在学校的校风、校纪、校规,教师必须明确他们所应承担的法定职责和义务,并以此作为个人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
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内容
1、坚定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2、自觉爱国守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宪法原则,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3、传播优秀文化。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不得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
4、潜心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5、关心爱护学生。严慈相济,诲人不倦,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歧视、侮辱学生,严禁虐待、伤害学生。
6、加强安全防范。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保护学生安全,防范事故风险;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面临危险时,不顾学生安危,擅离职守,自行逃离。
7、坚持言行雅正。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自重自爱;不得与学生发生任何不正当关系,严禁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
8、秉持公平诚信。坚持原则,处事公道,光明磊落,为人正直;不得在招生、考试、推优、保送及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9、坚守廉洁自律。严于律己,清廉从教;不得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或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不得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教辅材料、社会保险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
10、规范从教行为。勤勉敬业,乐于奉献,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不得组织、参与有偿补课,或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1]
三、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内容解读
每一条既提出正面倡导、高线追求,也有负面禁止、底线要求,划定了师德底线。十条准则并不能涵盖教师职业行为的所有方面,只是针对主要问题、突出问题进行规范。
2.教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作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要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专业发展全过程。教师专业发展要走出单纯的技术主义的误区,没有高尚的师德,没有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那份爱,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往往都是苍白无力的。无论是新任教师,还是在职教师,都必须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继续教育学分管理。
3.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一名有良好素养和专业水平的教师,对教师职业有深刻理解,懂得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就不会触犯师德的底线。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学习教育学理论、学习心理学知识,学习各种知识,增长学识,提高人文素养。让教书育人成为毕生的事业,在学生成长中获得人生的价值。
4.准则中的禁行性规定是底线,是从事教师职业的最低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必须遵守的,是不可触碰的红线。准则中的禁止性规定,不是体检结果,是预防保健手册,是对广大教师的警示提醒,是严管厚爱。
四、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颁布的意义
教师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1]制定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针对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划定基本底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也为教师严格自我约束、规范职业行为、加强自我修养提供基本遵循。
五、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保证实施
1.形成制度体系。考核评价教师的师德师风,学校要针对教师职业伦理底线要求和理想要求,制定师德考核的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明确广大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的具体行为。师德考核要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原则,采取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单位考评等多种形式进行。
2.做好宣传解读。要求各校坚持全覆盖、无死角,采取多种形式帮助教师全面理解和把握,做到人人应知应做、必知必做,入脑入心。引导广大教师结合教书育人实践,深刻认识承担的职责使命,增强行动自觉,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楷模。
3.强化督导检查。将适时对各地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推进有力、落实到位、成效显著的地方和学校进行宣传表彰,对行动缓慢、敷衍塞责、问题突出的地方和学校进行通报。
用价值立标。关键是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评价,唤醒教师对职业道德的内在价值认同。[3]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教师做“四有好教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做四个“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要坚持“四个相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职业角色的一系列明确要求,为广大教师如何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树立了价值标尺。
用事实说话。教师职业道德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职业伦理底线,即教师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教育部制定颁布的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集中体现了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要求;另一个是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理想要求,这些往往集中体现在优秀教师身上。考核评价教师的师德师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针对教师职业伦理底线要求和理想要求,制定师德考核的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明确广大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的具体行为。师德考核要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原则,采取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单位考评等多种形式进行。[2]
用奖惩激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师德考核的激励作用,[1]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职称评定、评选树优等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同时,把师德表现作为广大教师各种表彰奖励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360A10-04-2018-0027-1.
[2]顾明远:《守住教书育人的底线》教育部2018-11-16.
[3]张志勇:《健全长效机制 筑牢师德防线》教育部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