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聚焦“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马  霞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城关街道中心小学      726100

近年来,国家出台“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规定,旨在“减负提增效”。其目的是为了切实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充足睡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而作业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既是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巩固的手段,也是精准分析学生课堂知识掌握的有效途径,同时又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主要抓手。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如何推进和落实“双减”政策,切实解决作业“高耗低效”现象,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几点做法:

一、趣味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如果长时间完成机械、重复性的作业,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设计作业时要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创新思路,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了《认识人民币》一课,布置这样的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店购买学习用品,自己选择付款;也可以扮演售货员介绍学习用具的价格,找钱等等。孩子们通过购物体验和趣味扮演,初步认识了“元角分”,把数学知识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再如:学习了四年级上册《公顷和平方千米,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到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但1公顷到底有多大?课后让家长带孩子去体育场(体育场跑道长约400米)走一走,感受一下1公顷的大小。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对1公顷的大小有了感性认识。

二、情境作业,寓思政教育于作业中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只有把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所生活实际入手巧设作业,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这样不仅达到巩固新知的作用,还能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分段计费”这一知识点后,根据当前社会比较热门的节能问题设计了这样的题目,xx小区水费收缴标准如下:每月用水量在10吨以内的,水价是每吨2.1元;超过10吨每吨2.8元。王叔叔家8月份用水14吨,应缴水费多少元?”此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巩固“分段计费”方法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三、实践作业,强化知识实用性

实践性作业,可以让学生把生活和学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后,让学生利用周末和家长去超市购物,观察不同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的表示方法,然后算一算自己所带的钱可以买到哪些商品。再比如:在教学“确定起跑线”后,设计选择合适的道宽“制作跑道”和“到我们学校的操场上量量”等实践作业,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跑道,看看学校操场的跑道是否也是这样的呢?通过完成实践性作业,所学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开放性作业,发散学生思维

开放性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解决问题时,设计了一组开放性问题:王红家养的家禽中,鸡25只,鸭30只,鹅9只,请同学们从以上内容中选出两条信息,编成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如学生这样编写:鸡比鸭少几只?鸭比鹅多几只?鸡和鸭一共多少只?鸡、鸭、鹅一共有多少只?完成这一作业,不仅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来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分层作业,尊重学生差异性

为了将“双减”政策的重要思想贯彻到数学作业设计中,有效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结合课程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基础题”、“综合题”、“拓展题”三个层次出发积极探索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例如:在学习了“圆柱的侧面积”的基础知识之后,设计了A、B、C三类作业。A类作业:(1)圆柱侧面展开之后得到什么平面图形?这个平面图形和圆柱存在怎样的对应关系?(2)底面周长是30厘米,高是9厘米的圆柱,侧面积是多少?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6厘米的圆柱,侧面积是多少?B类作业:压路机前轮宽2.1米,轮子侧面圆形的直径0.9米,如果轮子每分钟转动21圈,压路机每分钟前进的距离是多少?每分钟压路面面积是多大?C类作业:一个圆柱的高5厘米,如果高增加2厘米,圆柱的侧面积增加25.12平方厘米,那么圆柱最初的侧面积是多少?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选择性完成这样既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

六、大单元作业注重知识系统性和拓展性

大单元作业是基于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大概念”“结构化”相关概念的延伸。“双减”背景下数学大单元作业的设计,是以长作业的方式,将单元中零散的知识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进行整合,结合单元整体结构及单元教学内容完,通过主题化、系统化学习设计的理念把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并进行必要拓展,注重对学生已有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内化,突出“做”作业的过程,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和实践能力,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

、跨学科作业,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双减”背景下,在作业设计时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嵌入跨学科元素,设计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如在学习“圆”教学后,设计以数学学科为主,其它学科为辅跨学科作业:①数学中的“圆”:在探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通过将圆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运用等积变换思想,是不是也可以将圆转化为三角形、梯形等,运用等积变换思想重新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②语文中的圆:“圆出于方,方出于矩”“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运用语文知识写一篇关于“圆”的思考小作文;③科学中的圆:探讨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一年四季和昼夜交替变化所蕴含的奥秘;④美术中的圆:研究圆的对称性,运用轴对称、旋转、平移知识设计精美图案:⑤生活中“圆”:思考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而不设计成三角形或正方形呢?

“双减”背景下在优化作业设计的道路上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以少、精、活、趣、新的高质量数学作业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把“双减”政策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善娜  《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与实施》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03-30出版) 

2]魏其忠 《“双减”背景下,提升农村学校小学数学作业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今天](2022年第16期  0163-0164)

3]宋锦霞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