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市祁州路街道办事处卫生院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全球约有179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冠心病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了解冠心病的早期症状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一、冠心病的早期症状
(一)胸痛
胸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多表现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疼痛部位主要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肩部、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疼痛一般持续3 - 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在数分钟内缓解。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的胸痛症状可能不典型,如表现为隐痛、刺痛或仅有胸部不适感,容易被忽视。
(二)心悸
心悸也是冠心病早期常见症状,患者会自觉心跳异常,可表现为心跳加快、减慢或不规则跳动。心悸的发作可能与心肌缺血导致的心律失常有关,有时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休息时均可出现。
(三)呼吸困难
在冠心病早期,患者可能会在进行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呼吸困难,这是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肺部淤血所致。呼吸困难的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在剧烈运动时出现气促,重者在休息时也会感到呼吸困难。
(四)疲劳
许多冠心病患者在早期会感到不明原因的疲劳,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这种疲劳可能是由于心脏功能受损,无法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血液和氧气,导致身体各器官功能下降所致。
(五)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心肌缺血引起的全身反应有关。此外,有些老年患者或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导致痛觉减退,冠心病发作时可能没有明显的胸痛症状,而仅表现为上述不典型症状,需要特别警惕。
二、冠心病的预防措施
(一)健康饮食
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预防冠心病至关重要。应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肥肉等,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多吃鱼类、坚果、橄榄油等。同时,要控制钠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5克,以减少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保持心血管健康。此外,适量摄入蛋白质,保证营养均衡。
(二)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脂和血压,控制体重,减少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运动后要进行放松活动。
(三)戒烟限酒
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即使是长期吸烟的人,戒烟后也能明显改善心血管健康状况。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建议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最好不饮酒。
(四)控制体重
肥胖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容易导致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紊乱,进而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身体质量指数BMI在18.5 - 23.9之间 ),有助于预防冠心病。
(五)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
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定期测量血压、血脂和血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措施,将血压、血脂和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六)心理调节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学会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听音乐、旅游、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有助于预防冠心病。
冠心病的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因此,对于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如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者、吸烟者等,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冠心病的关键。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冠心病的防治,才能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