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的成因、症状及治疗方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3
/ 1

胆囊结石的成因、症状及治疗方案

张宝华

三河市人民医院

胆囊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深入了解胆囊结石的成因、症状表现以及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因探究

胆汁成分改变:胆汁主要由胆盐、磷脂、胆固醇和胆色素等组成,正常情况下,这些成分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当胆固醇含量过高,或胆盐、磷脂相对不足时,胆固醇就会从胆汁中析出,形成结晶,进而逐渐聚集成为结石。肥胖人群、长期高脂饮食者以及某些特殊疾病(如肝硬化、糖尿病等)患者,体内脂质代谢紊乱,胆汁中胆固醇含量易升高,是胆囊结石的高发人群。

胆囊功能异常:胆囊具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当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胆汁在胆囊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胆汁中的成分浓度升高,就容易促使结石形成。此外,胆囊排空障碍,如胆囊管梗阻、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等,也会导致胆汁淤积,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一些先天性胆囊结构异常,如胆囊憩室、胆囊分隔等,也可能影响胆囊正常功能,引发结石。

细菌与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尤其是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等肠道细菌逆行进入胆道,可引发胆囊炎。炎症刺激会导致胆囊黏膜分泌过多黏液,这些黏液与胆汁中的成分相互作用,形成结石核心,促使结石生长。寄生虫感染,如蛔虫、华支睾吸虫等,其虫体或虫卵也可能成为结石的核心,引发结石形成,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这种因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胆囊结石较为常见。

二、症状表现

无症状型:相当一部分胆囊结石患者在早期或病程中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腹部超声等检查时偶然发现,这类患者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虽然此时患者无不适,但结石仍可能在胆囊内逐渐增大,或引发潜在的并发症,需要定期随访观察。

胆绞痛:这是胆囊结石最典型的症状,多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疼痛部位多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疼痛程度轻重不一,持续时间从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胆绞痛的发生是由于结石移动至胆囊颈部,嵌顿在胆囊管内,导致胆囊强烈收缩,试图将结石排出,从而引发疼痛。

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的表现,如恶心、呕吐、腹胀、嗳气、食欲不振等。这些症状常被患者误认为是胃肠道疾病,容易被忽视。其原因是胆囊结石影响了胆汁的正常排放,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减弱,从而导致消化不良。

胆囊炎症状:当胆囊结石引发胆囊炎时,患者除了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右上腹疼痛加剧,呈持续性胀痛,伴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墨菲征阳性(医生以左手掌放在患者的右肋缘部,将拇指放在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让患者缓慢深吸气,若在吸气过程中因疼痛而突然停止,即为墨菲征阳性),严重时可出现黄疸,这是由于炎症波及胆管,导致胆管梗阻所致。

三、治疗方案

观察等待:对于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若结石较小(直径小于1cm),且无其他高危因素(如胆囊壁增厚、合并糖尿病等),可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每6 - 12个月复查一次,监测结石大小、数量以及胆囊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在观察期间,患者需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减少结石发作的诱因。

药物治疗:药物溶石治疗适用于胆固醇性结石且结石直径较小的患者。常用药物如熊去氧胆酸,它可以通过改变胆汁成分,降低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使结石逐渐溶解。但药物溶石治疗周期较长,通常需要服用数月甚至数年,且治疗效果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溶石效果。此外,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因为该药物可能对肝脏产生一定影响。

手术治疗:

胆囊切除术:这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尤其是反复出现胆绞痛、胆囊炎发作,或伴有胆囊息肉、胆囊壁增厚等情况,胆囊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案。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创伤较大,但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病情复杂、胆囊周围粘连严重的患者。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主流术式,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腹部打3 - 4个小孔,通过腹腔镜器械完成胆囊切除,大部分患者术后1 - 2天即可出院,一周左右基本可恢复正常生活。

保胆取石术: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年轻患者、胆囊功能良好且强烈要求保留胆囊的患者,保胆取石术是一种选择。该手术在腹腔镜或胆道镜辅助下,切开胆囊取出结石,同时保留胆囊。但保胆取石术存在一定争议,因为术后结石复发率相对较高,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且患者术后需长期服用利胆药物,并定期复查,以降低结石复发风险。

胆囊结石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结石大小、数量、症状表现、胆囊功能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重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和复发,保障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