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超声如何帮助医生评估心脏功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3
/ 1

心脏超声如何帮助医生评估心脏功能?

马帅

香河县人民医院

在现代医学领域,心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重点关注的方向。心脏作为人体的“生命引擎”,其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乎生命健康。而心脏超声,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检查手段,在帮助医生评估心脏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心脏超声,即超声心动图,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来生成心脏图像的技术。超声波就像一双无形的眼睛,能够穿透人体组织,捕捉心脏内部结构和功能的信息,且无辐射、操作相对简便,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心脏超声可清晰展示心脏的结构。它能精确测量心脏各个腔室,包括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的大小。正常情况下,各腔室大小有一定范围,如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男性约为45 - 55mm,女性约为35 - 50mm。一旦腔室大小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暗示着心脏疾病。例如,长期高血压会使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导致左心室肥厚,表现为左心室壁增厚,内径可能减小或正常高限;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会明显扩大,心肌变薄。同时,心脏超声还能细致观察心脏瓣膜,了解瓣膜的形态、结构和活动情况。正常的心脏瓣膜如同精密的单向阀门,开合自如。二尖瓣狭窄时,瓣膜会增厚、粘连,开口变小,阻碍血液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瓣膜关闭不全则会导致血液反流,影响心脏正常泵血功能。

心脏超声在评估心脏收缩功能方面也有着重要价值。通过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EF),医生能直观了解心脏的收缩能力。EF值是指左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占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正常范围一般在50% - 70%。当EF值低于正常下限,意味着心脏收缩功能受损。例如,心肌梗死患者,由于部分心肌坏死,心脏收缩能力下降,EF值会降低,提示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此外,心脏超声还能观察心肌的运动情况,正常心肌收缩时协调一致,而心肌缺血或梗死区域的心肌运动会减弱或消失,这也为评估心脏收缩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评估心脏舒张功能同样离不开心脏超声。在心脏舒张期,心脏需要放松并充盈血液。通过测量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肺静脉血流频谱等参数,医生可以评估心脏的舒张功能。正常情况下,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呈现E峰和A峰,E峰代表快速充盈期血流速度,A峰代表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E/A比值通常大于1。当心脏舒张功能减退时,E/A比值会发生改变,如早期可能出现E峰降低、A峰增高,E/A比值小于1;随着病情进展,还会出现其他异常表现。这些变化对于早期发现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及时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些特殊心脏疾病的诊断中,心脏超声更是发挥着关键作用。比如先天性心脏病,它能清晰显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结构的先天性异常,为手术治疗提供精准的解剖信息;对于心肌病,如肥厚型心肌病,可观察到心肌的不对称肥厚,明确肥厚的部位和程度;在感染性心内膜炎中,能检测到心脏瓣膜上的赘生物,帮助医生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

心脏超声是医生评估心脏功能的得力助手,从心脏结构到收缩、舒张功能,再到各种心脏疾病的诊断,都为临床决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信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超声在未来必将在心脏疾病的防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