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市祁州路街道办事处卫生院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11.3亿成年人患有高血压 ,而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也已超过2.45亿 ,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高血压不仅会引发头痛、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还会损害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导致冠心病、脑卒中、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加强高血压的日常管理与饮食调整至关重要。
一、高血压的日常管理
(一)血压监测
规律的血压监测是高血压日常管理的基础。患者应配备一台精准的电子血压计,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一般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早上在起床后、服用降压药前测量,晚上在睡前测量。测量时要保持安静、放松,避免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饮酒、喝咖啡或浓茶后立即测量。每次测量应连续测量2 - 3次,取平均值记录,以便更准确地反映血压水平。通过长期、规律的血压监测,患者可以及时了解自己血压的波动情况,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二)规律服药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有五大类,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血压水平、合并症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停药或换药。有些患者在血压控制平稳后就自行停药,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可能会导致血压反跳,引发严重并发症。如果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由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三)运动管理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增强心肺功能、减轻体重、改善血脂和血糖代谢。高血压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有氧运动。运动强度要适中,一般以运动时微微出汗、稍感疲劳但休息后能很快恢复为宜。运动频率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可分5天进行,每天30分钟左右 。注意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在血压过高或过低时进行剧烈运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运动后要进行放松活动。
(四)心理调节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之一,同时高血压患者也容易因疾病而产生心理压力,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旅游、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释放不良情绪。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二、高血压的饮食调整
(一)控制钠盐摄入
高盐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过多的钠盐摄入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进而升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的钠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 。在日常生活中,要减少食用咸菜、腌肉、火腿、方便面等高盐食品,烹饪时少放盐和酱油,可使用低钠盐代替普通食盐。同时,还要注意一些隐形钠盐的摄入,如加工食品、零食等,阅读食品标签,了解其中的钠含量。
(二)增加钾摄入
钾具有促进钠排出、降低血压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应多食用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菠菜、香菇等。这些食物中的钾元素有助于维持体内的钠钾平衡,减轻钠对血压的不良影响。一般建议每天钾的摄入量应达到3000 - 4000毫克 。
(三)控制脂肪摄入
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减轻血管负担,对控制血压也有帮助。应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肥肉等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选择瘦肉、鱼类、豆类、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同时,要控制食用油的用量,每天不超过25 - 30克 ,优先选择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四)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固醇的吸收,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脂。高血压患者应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天蔬菜摄入量应不少于500克,水果摄入量应达到200 - 350克 ,保证每餐都有蔬菜,每天都有水果。
(五)适量摄入蛋白质
蛋白质是身体必需的营养素,但过量摄入蛋白质可能会增加肾脏负担。高血压患者应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类、豆类等。一般来说,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1克左右的蛋白质即可 。
高血压的日常管理与饮食调整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患者持之以恒地坚持。通过科学合理的日常管理和饮食调整,配合规范的药物治疗,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可以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同时,全社会也应加强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共同营造有利于高血压防控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