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3
/ 2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中的作用

王金龙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冀联校区医院

心血管疾病作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威胁,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体系中,中医药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展现出显著优势,在预防和康复阶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整体观念与体质辨识

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相互关联。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依据整体观念,通过对个体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志状态以及体质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其患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风险。中医体质学说将人体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九种基本类型。不同体质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倾向密切相关,例如痰湿质者多形体肥胖,体内痰湿积聚,易患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血瘀质者血液运行不畅,有瘀血内阻倾向,患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血栓性疾病的风险较高。通过体质辨识,医生能够为不同体质人群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如指导痰湿质人群清淡饮食、适当运动,以健脾利湿化痰;建议血瘀质人群保持心情舒畅,配合活血化瘀的食疗或中药调理,改善血液黏稠度,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未病先防与治未病思想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的核心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层面。在心血管疾病预防领域,未病先防理念尤为重要。中医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运用中药干预等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生活方式调整涵盖饮食、运动、情志等多方面。饮食上,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原则,倡导合理膳食结构,避免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食物,以减少痰湿内生和气血不畅。运动方面,鼓励适度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健身功法,通过动静结合、身心合一的锻炼方式,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调节脏腑功能。情志调节强调保持平和心态,避免长期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因为情志失调可导致气机紊乱,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在中药干预方面,对于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的人群,根据其具体症状和体质,运用中药进行调理。例如,对于血脂偏高、形体肥胖、舌苔厚腻的痰湿体质者,可给予化痰祛湿、降脂减肥的中药,如荷叶、山楂、决明子、泽泻等,以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对于血压波动、头晕目眩、急躁易怒的肝阳上亢者,采用平肝潜阳的中药,如天麻、钩藤、石决明等,稳定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康复中的作用

中药调理改善心脏功能

在心血管疾病康复期,中药调理可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以冠心病为例,在急性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常出现气虚血瘀、心阳不振等证候,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此时,运用益气活血、温通心阳的中药方剂,如补阳还五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可改善心肌供血,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担,缓解症状。方中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瓜蒌、薤白、半夏化痰通阳,宽胸理气,改善胸阳不振、痰浊阻滞所致的胸闷胸痛症状。对于心力衰竭患者,中医多从心、肺、脾、肾论治,采用益气温阳、利水消肿的治法,以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和减轻水肿症状。常用中药如人参、附子、葶苈子、茯苓、白术等,人参大补元气,附子温补肾阳,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茯苓、白术健脾利水,诸药合用,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针灸推拿疏通经络气血

针灸和推拿作为中医传统外治疗法,在心血管疾病康复中具有独特优势。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对于冠心病患者,常选用内关、膻中、心俞、厥阴俞等穴位。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可宽胸理气、宁心安神、和胃降逆,缓解心绞痛症状;膻中为心包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具有理气宽胸、通络止痛的作用;心俞、厥阴俞分别为心与心包的背俞穴,可调理心气、宁心安神。通过针刺手法或艾灸,激发穴位的经气,改善心脏的气血供应,调节心脏功能。推拿则通过手法作用于体表特定部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调节神经功能。例如,对胸部进行按摩,可促进胸部血液循环,改善心肌供血;按摩内关、神门等穴位,可缓解心悸、失眠等症状;对背部膀胱经进行推拿,可调节脏腑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

康复运动与养生功法促进身心康复

中医传统康复运动和养生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注重身心的整体锻炼,在心血管疾病康复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这些运动具有动作舒缓、动静结合、形神兼备的特点,能够调节呼吸,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气血流通,改善机体代谢。以太极拳为例,其动作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通过腰脊的旋转带动全身,使全身各关节、肌肉都得到锻炼,同时配合均匀、深长的呼吸,有助于调节呼吸功能,增强心肺耐力。长期练习太极拳可降低血压、血脂,改善心脏功能,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促进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身心康复。八段锦的每组动作都针对不同的脏腑和经络进行锻炼,如“双手托天理三焦”通过伸展上肢,牵拉三焦经,调理三焦气机;“五劳七伤往后瞧”通过转头、旋臂等动作,刺激颈部和背部的经络穴位,调节脏腑功能,改善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肩颈疲劳。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形态和神态进行锻炼,分别对应人体的肝、肾、脾、心、肺五脏,可达到强身健体、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目的。这些养生功法适合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康复期进行锻炼,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康复。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中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体质辨识、未病先防、中药调理、针灸推拿、康复运动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地干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在现代医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将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策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