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数学理解力提升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3
/ 2

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数学理解力提升研究

刘富英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情境教学宛如神奇魔杖,对提升学生理解力有着非凡功效。本文深度探寻基于情境教学提升小学数学理解力的精妙路径,精准阐释情境教学内涵与理论根基,精心梳理提升学生在数学概念、运算、问题解决等方面理解力的实用策略,深入探讨教学效果评估与优化方向。致力于充分挖掘情境教学潜力,为教师提供有力教学支持,切实提升学生数学理解力与综合素养,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迈向新高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理解力提升

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基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直接关乎其后续学习的顺畅程度。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下,抽象的数学知识常使学生陷入理解困境,犹如迷雾中前行。情境教学的适时引入,恰似一道曙光穿透迷雾,通过构建生动鲜活的情境,将抽象数学知识巧妙具象化。深入探究情境教学对提升小学数学理解力的关键作用,无疑是革新教学方法、大幅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这也正是本文全力以赴的研究方向。

一、基于情境教学提升小学数学理解力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1.1 情境教学的核心内涵解析

情境教学旨在为学生营造与数学知识紧密相关的真实或模拟场景。在小学数学中,它将抽象的数字、图形、运算等知识融入具体情境。例如,在教授认识人民币时,创设超市购物情境,学生扮演顾客与收银员,在买卖商品过程中,真切理解人民币的面值换算与使用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打破知识的抽象性,让学生在可感可知的情境中,主动探索、理解数学知识,将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转化为有趣的生活体验,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建构知识,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与应用。

1.2 支撑情境教学提升理解力的教育理论梳理

情境教学有坚实的教育理论支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基于已有经验建构知识,情境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经验背景,助力知识建构。如在学习图形面积计算时,创设裁剪布料做衣服的情境,学生联系生活中裁剪布料的经验,理解图形面积计算原理。情境认知理论强调知识与情境的紧密联系,在情境中学习能更好理解与运用知识。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提升理解力。

1.3 情境教学对小学数学理解力提升的独特价值分析

情境教学对提升小学数学理解力价值独特。从知识理解角度,它让抽象知识具象化,如在讲解分数概念时,通过分蛋糕情境,学生直观理解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学习兴趣激发方面,生动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学习行程问题时,以赛车比赛情境呈现,学生兴趣盎然,更主动探究知识,进而加深理解。在应用能力培养上,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如在规划校园活动场地情境中,学生运用面积、周长知识解决问题,提升知识应用与理解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数学理解力。

二、基于情境教学提升小学数学理解力的策略

2.1 创设数学概念理解情境的方法与要点

在创设数学概念理解情境时,除了上述方式,还能借助游戏活动来实现。例如,在教授“轴对称图形”概念时,组织一场“对称图形连连看”游戏,准备各种图形卡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并两两配对。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直观感受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这一关键特征。另外,实地观察也是好方法,学习“周长”概念时,带领学生到操场,围绕跑道走一圈,学生能真切感知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要点上,情境的复杂度需契合学生认知水平,且要注重及时反馈,对学生的理解表现给予肯定或引导,强化学习效果 。

2.2 构建数学运算理解情境的策略与技巧

构建数学运算理解情境时,还可融入动画情境。以除法运算教学为例,制作一段动画,画面中一群小朋友要将12颗糖果平均分给3个小组,通过动画演示分糖果的过程,学生能直观看到除法的平均分含义。此外,模拟购物情境也十分实用,在学习小数加减法运算时,布置简易的超市场景,摆放带有价格标签的商品,学生扮演顾客购买商品,计算付款金额与找零,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逻辑。在技巧层面,情境设计要具备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且要适时引导学生对运算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从而更扎实地提升运算理解能力 。

2.3 打造数学问题解决理解情境的途径与模式

打造数学问题解决理解情境,还可借助社区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后,组织学生对社区居民的出行方式展开调查。学生需要设计问卷、收集数据、整理信息,最后运用统计图表呈现结果并分析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切实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处理复杂的数据问题。另外,举办数学建模竞赛也是不错的途径,给定诸如城市交通拥堵缓解方案等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变量关系,提出解决方案。

三、基于情境教学提升小学数学理解力的效果评估与优化

3.1 情境教学提升小学数学理解力的效果评估指标与方法

评估情境教学提升小学数学理解力的效果,指标包括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试评估学生对数学概念、运算、问题解决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学习兴趣方面,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主动学习意愿。应用能力可通过实际问题解决表现评估。评估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师评价结合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与收获;互评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如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后,学生互评问题解决思路与效果,全面评估教学效果。

3.2 情境教学应用过程中提升理解力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情境教学应用中,可能面临情境创设与教学目标脱节问题,解决策略是在设计情境时,紧扣教学目标,明确情境为教学内容服务。如在创设图形面积计算情境时,确保情境能引导学生理解面积计算方法。还可能出现学生参与度不均衡问题,部分学生主导情境活动,部分学生被动参与。解决办法是合理分组,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如在小组活动中明确分工,让每个学生承担具体任务,提升全体学生参与度,保障理解力提升效果。

3.3 情境教学提升小学数学理解力的持续优化方向与措施

持续优化情境教学,要结合教育技术发展,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创设更沉浸式情境。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测量虚拟建筑物尺寸,理解长度、面积等知识。在情境内容设计上,关注社会热点与学科融合,如以环保为主题创设数学情境,计算垃圾分类量、资源利用率等。教师要不断提升情境创设与教学能力,参加专业培训,学习先进经验,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情境教学策略,持续提升小学数学理解力提升效果。

四、结论

基于情境教学提升小学数学理解力的探索成果丰硕。从精准阐释情境教学内涵与理论基础,到巧妙运用提升理解力策略,再到有效进行效果评估与优化,每一步探索都为小学数学教学发展与学生数学素养提升贡献力量。持续优化情境教学,对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培育具备强大数学理解力的学生意义重大。未来,应进一步深化情境教学实践,融合先进理念与技术,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打造更优质、高效的数学学习环境,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道路上稳步前行,实现数学理解力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开创小学数学教学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杨爱芳.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开展策略[J].天津教育,2025,(03):35-37.

[2]闫波.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津教育,2025,(02):74-76.

[3]付爱红.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实践[J].学苑教育,2025,(0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