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领域,问题导向教学宛如熠熠生辉的启明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以深度剖析其在课堂中的实施效果为核心,精准阐释该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坚实理论根基,精心梳理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深入分析实施效果的评估与优化方向。致力于充分挖掘其独特优势,为教师提供有力教学支持,助力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全方位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蓬勃发展,开启小学数学教学的崭新篇章。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向教学;实施效果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承载着培育学生数学思维、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重任。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知识的单向传递,难以充分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问题导向教学的适时引入,恰似一股清泉注入干涸的河床,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全新活力与生机。深入探究其在课堂中的实施效果,无疑是推动教学方法革新、显著提升教学成效的关键所在,这也正是本文矢志不渝的探索方向。
一、数学问题导向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1.1 问题导向教学的核心内涵阐释
问题导向教学打破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核心驱动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精心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层次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探索与学习。例如在教授 “三角形内角和” 知识时,教师提出问题:“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加,结果会是多少呢?我们如何去验证这个结果?” 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测量、剪拼、折拼等方法进行探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的原理。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问题解决能力。
1.2 支撑问题导向教学的教育理论梳理
问题导向教学有着深厚的教育理论支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基于已有经验主动建构知识体系,问题导向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在问题情境中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构建新知识的机会。例如在学习 “小数除法” 时,学生联系整数除法的经验,在解决 “如何将 1.2 平均分成 3 份” 的问题中,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认知弹性理论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问题导向教学创设真实或模拟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升认知弹性。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诸如 “校园运动会场地规划中的面积计算” 等实际问题,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1.3 问题导向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独特价值分析
问题导向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独特价值。从知识学习角度,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通过解决问题,学生深入探究知识本质,如在解决 “鸡兔同笼” 问题中,学生对假设法、方程法等数学方法有更深刻理解。在能力培养方面,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
二、数学问题导向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施策略
2.1 问题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问题设计要遵循针对性原则,紧密围绕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问题。例如在教授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时,针对学生对平移距离、旋转角度理解困难的问题,设计 “如何将一个三角形向右平移 5 格并顺时针旋转 90°” 的问题,引导学生精准掌握知识。趣味性原则也很重要,设计有趣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如在学习 “倍数与因数” 时,以 “数字密码破解” 游戏形式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倍数与因数关系。
2.2 课堂引导与互动策略
课堂引导中,教师要把握好引导时机与程度。当学生在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适时给予提示,如在解决 “行程问题” 时,学生对路程、速度、时间关系混淆,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理清思路。互动策略方面,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问题解决思路,相互启发。例如在探讨 “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 问题时,小组讨论提出排水法、沙埋法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与思维碰撞。鼓励学生提问,营造宽松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如学生对数学概念、解题方法有疑问时,大胆提出,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2.3 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策略
教学资源整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深入挖掘教材中问题情境,如教材中数学例题、课后练习题,可进行拓展改编,设计成问题导向教学素材。同时,整合多媒体资源,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创设生动问题情境。在学习 “圆的周长” 时,通过动画展示车轮滚动过程,引出圆周长与直径关系问题。利用网络资源,如数学学习网站、在线教育平台,获取丰富教学资料与问题案例。此外,挖掘生活资源,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如家庭水电费计算、商场促销活动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三、数学问题导向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施效果评估与优化
3.1 实施效果的评估指标与方法
评估实施效果,指标涵盖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试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与运用能力,如在学习 “分数加减法” 后,通过作业检测学生计算准确率与对算理的理解。学习兴趣与态度方面,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主动学习意愿,如学生是否积极参与问题讨论、主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能力提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表现评估,如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2 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问题设计不合理问题,如问题过难或过易,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思考。解决策略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水平,在备课阶段充分预设问题难度,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课堂时间把控困难也是常见问题,问题探究耗时过长影响教学进度。解决办法是合理规划课堂时间,对每个问题探究时间进行预估,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加强引导,提高探究效率。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问题,可通过分组策略优化,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合理分组,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对参与度低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与引导,提升全体学生参与度。
3.3 持续优化实施效果的方向与措施
持续优化实施效果,要紧跟教育技术发展趋势,引入新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沉浸式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解决数学问题。在问题设计上,结合社会热点与跨学科知识,设计综合性问题,如以 “环保中的数学问题” 为主题,融合数学、科学、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问题导向教学能力,参加专业培训,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学效果反馈,持续改进教学策略,不断优化问题导向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施效果。
四、结论
数学问题导向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施成果显著,从精准阐释内涵与理论基础,到巧妙运用实施策略,再到有效进行实施效果评估与优化,每一步探索都为小学数学教学发展与学生数学素养提升贡献力量。持续优化该教学模式,对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意义重大。未来,应进一步深化问题导向教学实践,融合先进理念与技术,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打造更优质、高效的数学学习环境,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道路上稳步前行,实现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开创小学数学教学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贾玉.问题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5,(02):55-57.
[2]李运华.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J].新课程,2025,(05):101-104.
[3]熊仕杰.问题导向式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5,(02):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