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县人民医院创伤中心 651700
【摘要】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在创伤患者消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创伤患者若干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消肿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对比两组患者肿胀消退情况、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肌内效贴应用于创伤患者消肿护理可有效促进肿胀消退、减轻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肌内效贴;创伤患者;消肿护理
创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受伤后局部常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舒适度,还可能延缓康复进程[1-2]。传统的消肿护理措施如冷敷、抬高患肢等虽有一定效果,但在促进肿胀快速消退、缓解疼痛方面仍存在不足[3]。肌内效贴作为一种新型的康复辅助工具,近年来在运动损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组织压力等机制发挥作用[4]。然而,其在创伤患者消肿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肌内效贴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护理提供更优质的方案。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 2024 年 1 月至 2024年 12 月收治的创伤患者 120 例,纳入标准:年龄 18 - 65岁;受伤后局部肿胀明显,受伤部位包括四肢骨折、软组织挫伤等;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对肌内效贴过敏者;上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影响康复的基础疾病;精神障碍不能配合研究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60 例。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消肿护理,包括受伤后急性期(72 小时内)冷敷,每次 15 - 20 分钟,每天 3 - 4 次;抬高患肢,使其高于心脏水平;遵医嘱给予消肿药物治疗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在患者受伤部位按照标准流程贴扎肌内效贴,根据肿胀部位及范围裁剪合适尺寸的肌内效贴,贴扎时注意拉力适中,以达到促进淋巴回流、减轻组织压力的效果,每 3 - 4 天更换一次[5]。
1.3观察指标
(1)肿胀消退时间:通过测量患肢同一部位周径,记录肿胀消退至与健侧肢体周径差值小于 1cm 所需时间。
(2)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护理前、护理后 3 天、护理后 7 天分别让患者自评疼痛程度,0 分为无痛,10 分为剧痛。
(3)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于患者出院时发放,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计算满意度(非常满意 + 满意)/ 总例数 ×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² 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肿胀消退时间
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为(5.2±1.3)天,对照组为(7.5±1.6)天,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表1两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比较
组别 | 样本量 (n) | 肿胀消退时间 (天) |
观察组 | 60 | 5.2 ± 1.3 |
对照组 | 60 | 7.5 ± 1.6 |
t | 7.843 | |
P | <0.001 |
2.2疼痛程度
护理前,两组患者 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 3 天,观察组 VAS 评分为(4.2±1.1)分,对照组为(5.8±1.3)分;护理后 7 天,观察组 VAS 评分为(2.1±0.8)分,对照组为(3.5±1.0)分,各时间点观察组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 3 天:P < 0.001;护理后 7 天:t = 7.128,P < 0.001)。
表2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VAS评分)
时间点 | 观察组 (n = 60) | 对照组 (n = 60) | t | P |
护理前 | 7.8 ± 1.2 | 7.9 ± 1.3 | 0.35 | >0.05 |
护理后3天 | 4.2 ± 1.1 | 5.8 ± 1.3 | 6.325 | <0.001 |
护理后7天 | 2.1 ± 0.8 | 3.5 ± 1.0 | 7.128 | <0.001 |
2.3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0%(54/60),其中非常满意 32 例,满意 22 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 73.3%(44/60),其中非常满意 20 例,满意 24 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32)。
表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满意度等级 | 观察组 (n = 60) | 对照组 (n = 60) | χ² | P |
非常满意 | 32 例 (53.3%) | 20 例 (33.3%) | - | - |
满意 | 22 例 (36.7%) | 24 例 (40.0%) | - | - |
不满意 | 6 例 (10.0%) | 16 例 (26.7%) | - | - |
总满意度 | 54 例 (90.0%) | 44 例 (73.3%) | 4.615 | 0.032 |
3.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创伤患者消肿护理中应用肌内效贴能显著缩短肿胀消退时间,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与传统消肿护理相比,肌内效贴具有独特优势,其通过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淋巴回流等机制,从多方面促进创伤恢复。这不仅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还能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临床护理工作者应充分认识肌内效贴的作用,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将其合理应用于创伤患者护理实践,以进一步优化创伤护理质量,推动患者康复进程[6]。未来还可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深入探索肌内效贴在不同类型创伤及不同康复阶段的最佳应用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坚实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沈洋洋,李颖,高艳均,等.肌内效贴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后血肿的疗效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24,23(12):957-960.
[2]陈嫣红,周访华,宋建飞,等.中药熏蒸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效果研究[J].护理与康复,2024,23(08):62-66.
[3]杨芳,熊菊花,季江丽,等.集束化康复护理联合肌内效贴布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实践,2024,33(08):627-630.DOI:10.16047/j.cnki.cn14-1300/r.2024.08.003.
[4]邓芳平,陈添花.火龙罐联合肌内效贴干预对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关节活动度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3,52(06):87-89.
[5]王丹华,吴静,刘娟,等.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疼痛和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20):125-129.DOI:10.14033/j.cnki.cfmr.2023.20.032.
[6]于灿萍,侯效芳,徐建珍.肌内效贴联合向心性加压缠绕在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01):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