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县南梁镇南梁中心小学 043500
摘要:本文探讨了苏教版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通过分析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作用,本文指出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文章进一步阐述了情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实施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而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本文将对苏教版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在教育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为学生精心打造一个既生动又具体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原本可能显得抽象或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而有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吸收和掌握这些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来说,通过巧妙地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们发现所学的数学知识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时,他们便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这种主动性的提升,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教学效果
情境创设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巧妙地帮助学生将原本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和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更加深刻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情境创设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它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们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巩固已学知识,并拓展新的知识点,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情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一)贴近学生生活
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创设应当紧密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意味着教育者在设计教学情境时,需要从学生们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和具体场景入手。通过引入这些他们经常接触到的元素,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共鸣感和参与感。当学生们看到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用更加饱满的热情去探索和理解新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能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从而真正地实现学以致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情境创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它应当严格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既不能过于浅显简单,使学生缺乏挑战和思考的空间,也不能过于深奥复杂,以免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造成他们的困惑和挫败感。一个恰当且合理的情境创设,能够像一座桥梁一样,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的探索学习紧密地连接起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步入数学学习的殿堂,逐步深入地探究数学的奥秘。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们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满怀兴趣和热情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在实践的探索与历练中,逐渐积累起丰富的数学知识,掌握扎实的数学技能,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全面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情境创设在教学环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应当充满启发性和趣味性,旨在能够深刻地引发学生的思考。一个精心设计的情境能够像一把钥匙,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不仅仅满足于表面的答案,而是能够深入探索,挖掘更多可能的答案和解决方案。这样的情境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面对未知时,充满探索的欲望,不断驱动自己去寻找答案,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与此同时,情境创设还需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视为己任。通过创设富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情境,鼓励学生跳出传统思维框架,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从而在实践中锻炼并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同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情境中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情境创设的实施策略
(一)利用故事情境
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学生们广为喜爱的故事来构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聆听故事的愉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和掌握数学知识。举例来说,在教授分数这一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构思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比如关于一个生日派对上如何公平地分配蛋糕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教师可以详细描述如何将一个完整的蛋糕切割成若干等份,每一份都代表了一个分数,从而让学生在这种既轻松又充满乐趣的氛围中,深刻地理解和领悟分数的本质和意义。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促进他们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和运用。
(二)结合生活实例
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升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举例来说,当教师在教授加减法运算这一数学知识点时,可以精心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购物场景。在这个场景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通过模拟真实的购物活动来展开加减法运算的练习。学生们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到加减法来计算商品的总价、付款金额以及找零等,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能够让他们对加减法运算有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在无形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利用多媒体资源
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丰富多样的多媒体资源来精心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借助图像、声音以及动态演示等多种感官刺激手段,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些多媒体元素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易于理解。例如,在进行几何图形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大屏幕展示各种精美且富有变化的几何图形。这些图形可以是静态的,用于让学生仔细观察其形状、边长、角度等特征和属性;也可以是动态的,通过动画演示几何图形的旋转、平移、缩放等变换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几何图形的规律和性质。这种直观且富有动感的教学方式,无疑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
四、案例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中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为例,我们来具体分析情境创设的实施策略及其有效性。
(一)情境一:利用故事情境
在教授分数的概念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关于生日派对的故事情境。故事中,小明邀请了他的几位好朋友来家里庆祝生日,他们一起分享了一个大蛋糕。教师详细描述了如何将蛋糕切成若干等份,并指出每一份都代表了一个分数。例如,如果蛋糕被切成四份,那么每一份就是1/4。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们不仅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分数的概念。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蛋糕,以及如何用分数来表示每个人得到的蛋糕份额。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他们对分数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二)情境二:结合生活实例
在教授加减法运算时,教师设计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购物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学生们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通过模拟真实的购物活动来练习加减法运算。例如,一个顾客购买了三件商品,每件商品的价格分别是5元、3元和2元。售货员需要计算商品的总价,而顾客则需要计算他们需要支付的金额以及售货员应该找回的零钱。通过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学生们对加减法运算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计算总价和找零,还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境三:利用多媒体资源
在教授几何图形时,教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他们通过大屏幕展示了各种精美且富有变化的几何图形,包括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这些图形不仅静态地展示了它们的形状、边长、角度等特征和属性,还通过动画演示了它们的旋转、平移、缩放等变换过程。学生们被这些直观且富有动感的教学方式所吸引,他们开始仔细观察图形的特征和属性,并尝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们对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通过利用故事情境、结合生活实例以及利用多媒体资源等策略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些策略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
情境创设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注重情境创设的运用,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夏妍.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试题与研究,2022(27):154-156.
[2]魏雪.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苑教育,2022,(21):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