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医院儿内科浙江台州31805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优化培训方案对儿科病房护理人员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的提升作用,分析其对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并发症对护理满意度影响,为儿科护理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儿科病房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参与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的护理人员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培训,包括理论知识讲解和简单模拟操作;观察组采用优化培训方案,增加实践操作、心理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内容。通过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培训满意度,评估优化培训方案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穿刺操作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98.76±12.89秒vs.120.45±15.23秒,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5)。护理人员对培训的满意度为7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0%(P<0.05)。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穿刺培训;优化穿刺成功率;并发症预防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病房2023年6月—2024年6月参与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的护理人员10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随机表各分50组。对照组中,女性42例,男性8例;年龄22-38岁,平均(27.56±2.58)岁;工作年限1-10年,平均(4.32±1.56)年;中专学历10例,大专学历28例,本科学历12例。观察组中,女性45例,男性5例;年龄20-36岁,平均(27.23±2.35)岁;工作年限2-9年,平均(4.18±1.32)年;中专学历8例,大专学历30例,本科学历12例。对上述两组护理人员于性别、年龄、工作年限以及学历等方面所呈现的资料予以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其间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判定此两组在相关方面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人员,接受常规的培训方式,也就是按照医院以往传统的培训计划来进行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面的培训,培训涵盖的内容主要是对理论知识展开讲解,以及开展简单的模拟操作练习,培训的时间和采取的方式依照医院以前的安排来执行。
1.3观察指标
(1)穿刺成功率,统计两组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次数和失败次数,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例数/总穿刺例数×100%。(2)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护理人员穿刺后婴幼儿发生静脉炎、渗液、堵管等并发症的例数,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并发症例数/总穿刺例数×100%。(3)对于两组护理人员针对培训所怀有的满意度,运用自行编制的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在培训流程全然终结之后,面向此两组护理人员开展调查工作,该问卷所囊括的内容涵盖培训内容层面的设计架构、培训方式所呈现的实施模式、培训师资等方面的满意度评价,问卷总分100分,分为满意(80-100分)、基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三个等级。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5.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呈现,组间以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x±s)示,组间用t检验,P<0.05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穿刺成功率
两组护理人员的穿刺成功率比较见表1。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护理人员穿刺成功率比较
组别 | 总穿刺例数 | 穿刺成功例数 | 穿刺成功率(%) |
对照组 | 50 | 38 | 76.00 |
观察组 | 50 | 45 | 90.00 |
| - | - | 6.094 |
p值 | - | - | 0.013 |
2.2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护理人员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3。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 | 总穿刺例数 | 发生并发症例数 | 并发症发生率(%) |
对照组 | 50 | 11 | 22.00 |
观察组 | 50 | 5 | 10.00 |
| - | - | 4.892 |
p值 | - | - | 0.027 |
2.3护理人员对培训的满意度
两组护理人员对培训的满意度比较见表4。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对培训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护理人员对培训的满意度比较
组别 | 总人数 | 满意人数 | 基本满意人数 | 不满意人数 | 满意率(%) |
对照组 | 50 | 20 | 25 | 5 | 40.00 |
观察组 | 50 | 38 | 10 | 2 | 76.00 |
| - | - | - | - | 10.123 |
p值 | - | - | - | - | 0.001 |
3.讨论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静脉留置针穿刺是婴幼儿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操作环节,其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直接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和舒适度。本研究通过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穿刺操作,探讨优化培训方案对提升护理人员穿刺技巧和整体护理质量的作用,穿刺成功率的提升与培训优化的关系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这一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训方案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穿刺技巧,减少穿刺失败率。优化培训方案中增加了实践操作课程的时长,并通过一对一指导纠正错误操作手法,使护理人员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穿刺技巧
[3]。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并发症预防培训也增强了护理人员对婴幼儿血管解剖特点和穿刺要点的理解,从而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婴幼儿的血管细小且易滑动,穿刺难度较大。传统培训重理论讲解,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优化培训方案通过在模拟病房中使用仿真婴幼儿模型进行反复穿刺练习,使护理人员能够在模拟环境中积累更多实践经验,从而在实际操作中更加得心应手。邀资深专家讲案例分析,进一步提升了护理人员对穿刺技巧的掌握程度。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减少了因紧张或不熟悉操作而导致的穿刺失败。
穿刺操作时间的缩短与护理效率提升,观察组的穿刺操作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98.76±12.89秒vs.120.45±15.23秒,P<0.05)。这表明优化培训方案不仅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还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效率。通过反复的模拟练习和一对一指导,护理人员能够更加熟练地进行穿刺操作,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时间。此外,沟通与心理护理培训也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安抚患儿和家长,减少了因患儿不配合导致的操作延误,进一步提升了护理效率。在儿科病房中,患儿的不配合是影响穿刺操作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优化培训方案通过开展沟通技巧和心理护理培训,教导护理人员如何与婴幼儿及其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同时安抚婴幼儿,提高穿刺配合度[4]。这种以患儿和家长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不仅改善了护患关系,还减少了因患儿哭闹或挣扎而导致的操作困难。同时,优化培训方案注重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的提升,通过增加实践操作课程的比重,使护理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穿刺技巧,从而缩短了操作时间。这种高效的护理模式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还减少了患儿在穿刺过程中的痛苦,提升了整体护理效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5)。这一结果说明优化培训方案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培训中详细讲解了静脉留置针穿刺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使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并发症的应对技巧。这种针对性的培训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还减少了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并发症,进一步提升了护理质量。在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穿刺之静脉炎、渗液和堵管等,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还致住院时长与成本增加。优化培训方案通过详细讲解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使护理人员能够在穿刺过程中更加注意操作细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例如,通过规范穿刺手法、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合理固定留置针等措施,有效降低了静脉炎和渗液的发生率。
本研究通过对儿科病房护理人员的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优化培训方案在提升穿刺成功率、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优化培训方案通过强化实践操作、深化理论知识、开展心理护理和并发症预防培训,有效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整体护理质量。儿科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培训内容的优化和培训方式的创新,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为护理人员供发展助力。未来应进一步推广优化培训方案,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减少患儿痛苦,促进儿科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格.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05):127-129.
[2]邢亚娟.持续质量改进对小儿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10):1387-1388.
[3]王倩倩,张萍萍.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21):144-146+150.
[4]韩静霞.小儿静脉留置针U形固定技巧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2,51(01):217-219.
[5]郭燕玲.单手三指送针退针技巧在小儿静脉留置穿刺操作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乡村医药,2022,29(0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