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及养护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及养护探讨

赵玉强

武城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山东省  253300

摘要:目前,我国的城市园林工程建设不断增加,园林绿化施工也有了很大进展。为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城市形象,需要加强园林绿化施工设计与养护。对此,文章就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及养护探讨,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园林工程;绿化种植;养护施工技术

引言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人口不断增加,导致城市绿化区域越来越稀缺,公园绿地面临数量不足、布局不当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城市热岛现象、空气质量难题、生物多样性的快速降低等生态环境挑战迫切需要解决。在此环境下,如何发挥有限的城市区域打造优美的园林景观,展示园林的生态效益与视觉效果,已经成为景观设计师们迫切探讨的重要课题。

1园林工程施工技术

1.1基质处理技术

基质是植物生长的基本成分,其化学和物理特性直接作用于植物成长的进程。在园林绿化施工阶段中,须依据植物种类、当地气候特点、土壤特性等多个方面,实施相应的基质处理措施,常见的基质处理技术涵盖土壤更替、改良土壤构造、引入不同成分的土壤等。土壤更替是彻底移除原有砂质土壤,混入高品质种植土过程;土壤改善则引入有机肥、调节剂等材料,优化现有土壤构造、肥力等级、酸碱值等指标;引入不同成分的土壤是采取外来优质泥土,与本土土壤依照特定比例掺和,提升泥土品质的一种方式,合理运用基质处理技术,有利于有效提升园林植物的生长基质环境,为植物成长提供物质基础。

1.2精确挖掘

在绿化种植工作中,确定适合的挖洞深度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尤为关键。应根据植株的大小和种类选择合适的挖洞深度,确保植物的根系能够充分伸展并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湿度,从而帮助植物健康成长。对于生长迅速、根系发达的大型植物,应选择相对较深的挖洞深度,以确保根系有足够的空间生长,避免根系在土壤中受到约束;对于小型植物或者浅根系的植物,则可以适当减少挖洞深度,以避免过深挖掘导致根系生长受限。需要注意的是,规则的洞口不仅能够确保植株栽种时能够稳定安置在土壤中,并且有利于土壤的填补和紧实,防止在风吹日晒等外部环境影响下导致植株移位或根系松动;清洁整洁的洞口有助于减少土壤杂质与植株根系的接触,降低病虫害的侵害可能性,保障植株健康成长。

1.3土球保护

1)种植苗木时应务必保持土球完整,尽量不要破坏其结构。土球是植物根系和土壤紧密结合的一部分,保持其完整性有助于植物迅速适应新环境。(2)在移植前后,需保持土球适度湿润。保湿可以避免根系失水干枯,提高植物的存活率。但也需注意避免过度湿润,以免造成病菌滋生和根部腐烂。(3)种植苗木时,应选择适宜的土壤填充围绕土球。新的生长环境需要与原生土球土壤相近,从而帮助植物根系顺利扩展。若苗木被包装或固定在容器中,移植时应缓慢剥离包装材料,要避免对土球和根系造成损伤。(4)移植苗木时,应小心轻放,以避免过度抖落土壤。土球的土壤落入周围环境可能会损害植物根系和影响新的生长环境。(5)填土时,要适度压实以确保土球和周围土壤良好接触,减少气孔和空隙,从而有助于根系的扎根生长。土球保护对于苗木的成活和健康生长至关重要,正确的土球保护能够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促进其根系顺利生长,加速植物适应新环境。

1.4植物栽植技术

植物栽植成功与否是园林绿化施工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科学的栽植技术需要考虑植物特性、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多重因素。栽植前要做好植物材料的质量检验和栽植前的修剪整形工作,剔除病虫害枝叶,平衡树冠形态。栽植时须掌握适宜的栽植季节和天气条件,一般宜选择在春秋两季进行。栽植过程中要注意植穴开挖尺寸一般应为根球直径的1.5~2倍,适当添加腐殖土、基肥等改良材料,维持合适的回填土压实度。栽植后的植物需进行适当支撑固定,以防风雨侧压而引起倾斜,同时要做好栽后水肥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定期施肥以促进植物恢复生长。

2园林工程养护施工技术

2.1日常养护管理

园林植物的日常养护管理是绿化养护的基础性工作,其核心在于维持植物生命力,保障植物健康生长。植物养护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结合区域气候条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灌溉、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综合养护措施。科学的养护管理要求对植物生长状况进行细致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调控。例如,通过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频次,既避免干旱缺水对植物造成的生理损伤,又防止过量灌溉导致的土壤板结、根系缺氧等问题。周密的日常养护是园林植物茁壮成长的必要保障,也是园林绿化持续发挥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基础。

2.2病虫害防治

应定期对苗木进行观察,检查叶片、树干和根部是否出现异常现象,如变色、凋萎、叶片损伤等。及时发现并识别病害和虫害的迹象,有助于防止问题扩散和恶化;避免水洼积水,以减少病虫害滋生的环境。定期清理掉落的叶片、枯枝和病损部分,可减少病虫害的传播源;选择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地点,有助于预防病虫害的滋生;保持土壤肥沃、通气良好,有助于提高植物的免疫力;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天敌昆虫或施用生物杀菌剂,可保持病虫害的自然平衡;在发生严重病虫害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合适的化学药剂,但需注意药剂使用浓度和频率,以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对养护人员进行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培训,提高其识别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持续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防止病害扩散。

2.3施肥管理

根据植物的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如氮肥促进枝叶生长,磷肥促进开花结果,钾肥增强植物抗性。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采用相应的施肥策略,一般春季和秋季是施肥的重要时期。施肥方法可采用基肥和追肥相结合,基肥在种植前或春季施入土壤,追肥根据植物生长情况适时进行,可采用沟施、穴施等方式,避免肥料直接接触植物根部。

2.4修剪

定期对苗木进行修剪是维持其形态和健康生长的关键。应根据不同的苗木种类和生长习性,制定合适的修剪周期,一般春季和秋季是适宜的修剪时机。及时清除枯枝、病叶和感染病虫害的部分,有助于保持苗木的健康状态,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根据园林设计要求和苗木生长状况,可采用剪枝技术塑造苗木的树形,如球形、圆锥形等,从而保持其美观度和空间占用合理性。对于垂直生长或过度密集的枝条,应进行适当修剪,以促进枝条的分支生长和光合作用,从而使苗木的生长更加均匀和健康。修剪时,应使用锋利、清洁的工具,要避免损伤树皮和造成剪口。剪口应平整、光滑,以防止感染和疾病侵袭。在高温季节应避免剧烈修剪,以免影响苗木的生长和免疫力,最好选择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修剪。修剪后的苗木需额外关注保养,要及时施肥、补充养分,以促进新枝的茁壮生长和伤口愈合。

结语

园林绿化中的苗木种植技术与管理养护措施对于打造美丽的绿色空间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精准的种植技术,能够确保苗木在新环境下生根生长,展现出生机与美丽。同时,周到的管理养护措施,合理的浇水、修剪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可保障苗木的健康成长,进而为城市增添绿意。

参考文献

[1] 诸强.园林绿化植物种植及养护技术管理研究[J].农业装备技术,20234):52-53.

[2] 贾丹.园林绿化植物种植及养护管理分析[J].河南农业,202320):31-32.

[3] 王卫东.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管理分析[J].种子科技,20229):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