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与技术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园林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与技术提升

宋涛

青岛农业大学  山东淄博255000

摘要:园林工程作为城市生态与景观建设的关键部分,其施工质量和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环境品质与居民生活体验。本文深入剖析园林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要点与技术提升路径,旨在为园林工程从业者提供参考,推动园林工程行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多优质园林景观项目。

关键词:园林工程;质量管理;技术提升

一、引言

园林工程涵盖绿化种植、园林建筑、园路铺装、水景营造等多个环节,集艺术性、生态性与功能性于一体。高质量的园林工程不仅能美化城市环境,还能改善生态、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效的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达标的基石,而技术提升则是推动工程高效、优质完成的动力源泉。随着人们对园林景观要求的不断提高,加强质量管理与技术提升成为园林工程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一)保障工程质量

严格的质量管理贯穿园林工程施工全过程,从施工材料的采购、施工工艺的执行到工程验收,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质量把控,能够有效避免因施工失误、材料不合格等因素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确保园林工程的结构安全、景观效果及使用功能符合设计要求。在园林建筑施工中,对基础施工、墙体砌筑、屋面防水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质量管控,可保障园林建筑的稳定性与耐久性。

(二)提升景观效果

园林工程注重景观营造,质量管理能够确保设计方案在施工中得以准确呈现。通过对绿化种植的品种选择、布局搭配、种植技术以及园林小品的制作与安装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能够实现园林景观的艺术美感与协调性,打造出符合设计意图、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园林景观空间。精心挑选健康、形态优美的苗木,并按照设计的空间布局进行种植,能营造出层次丰富、色彩斑斓的绿化景观。

(三)增强工程的生态效益

园林工程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质量管理有助于保障工程的生态效益。在绿化种植施工中,合理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品种,科学进行土壤改良和灌溉系统设置,能够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充分发挥植物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园林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园林工程施工队伍中,部分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对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理解不足。在绿化种植施工中,一些施工人员不能准确掌握苗木种植深度、浇水频率等技术要点,影响苗木成活率;在园林建筑施工中,施工人员工艺不熟练,导致建筑外观粗糙、结构不牢固等质量问题。

(二)施工材料质量把控不严

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园林工程质量。部分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在材料采购过程中选择价格低廉但质量不达标的材料。一些石材存在色差大、强度不足的问题,苗木存在品种不纯、根系受损、病虫害隐患等情况,这些劣质材料用于工程中,严重影响园林工程的质量和景观效果。

(三)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园林工程施工企业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责任不明确,质量检验检测流程不规范。在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检查不及时、不全面,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一些施工企业虽然有质量管理制度,但执行力度不够,制度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质量管理的作用。

四、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提升措施

(一)加强施工人员培训

施工企业应重视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和质量意识教育。邀请行业专家对施工人员进行园林工程施工规范、技术要点、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现场操作演示等方式,加深施工人员对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质量意识和责任心,使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

(二)严格把控施工材料质量

建立严格的施工材料采购管理制度,选择信誉良好、资质合格的供应商。在采购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对材料进行筛选和检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工程需求。对于苗木,要检查其品种、规格、根系发育情况、病虫害情况等;对于建筑材料,要检验其强度、耐久性、外观质量等。对进场的材料进行抽样检测,不合格的材料坚决退场,从源头上保障园林工程质量。

(三)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质量责任,制定详细的质量检验检测流程和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对每一道施工工序进行质量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建立质量问题反馈机制,对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五、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提升的重要性

(一)提高施工效率

先进的施工技术能够优化施工流程,缩短施工周期。在绿化种植施工中,采用机械化种植设备和先进的灌溉技术,能够提高苗木种植速度和灌溉效率,减少人工劳动强度,加快工程进度。在园林建筑施工中,应用新型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如装配式建筑技术,能够提高建筑施工的精度和效率,缩短施工工期。

(二)提升工程质量

技术提升有助于提高园林工程的质量水平。新的绿化种植技术能够更好地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使园林景观更加美观、持久。在园林建筑施工中,先进的施工技术能够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改善建筑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功能。采用先进的防水、保温技术,能够提高园林建筑的防水、保温性能,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三)满足多样化的设计需求

随着园林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技术提升能够使施工企业更好地实现复杂、新颖的设计方案,满足多样化的设计需求。在园林景观中营造独特的地形地貌、打造创新的水景效果等,都需要先进的施工技术作为支撑。

六、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提升的途径

(一)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园林工程施工企业应关注行业技术发展动态,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绿化种植中,推广应用无土栽培技术、智能灌溉系统等;在园林建筑施工中,采用新型环保建筑材料、3D 打印技术等。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提升园林工程的科技含量。

(二)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施工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鼓励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结合园林工程施工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技术研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研发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养护技术、开发新型园林建筑结构和施工工艺等,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

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借助其科研力量提升施工技术水平。通过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技术培训、人才培养等活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科研机构和高校能够为施工企业提供前沿的技术理论和研究成果,施工企业则为科研成果的实践应用提供平台,双方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七、结论

园林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与技术提升是保障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益、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通过加强施工人员培训、严格把控施工材料质量、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通过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等途径,能够不断提升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在未来的园林工程建设中,施工企业应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与技术提升,持续改进和创新,打造更多优质、高效、生态的园林工程,为城市环境建设和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做出更大贡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行业的持续发展,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技术提升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需要园林工程从业者不断探索和实践,推动园林工程行业迈向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千骞. 市政园林工程施工与质量管理.,2022-06.

[2]李维洲 . 市政园林工程施工与质量管理探讨.文化科学,2023-07.

[3]柳海洋. 市政园林工程施工与质量管理措施.建筑设计及理论,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