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四棵树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乌苏市 833000
摘要:新时期,煤炭开采作业对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开采过程中,煤矿需要建立完整、全面的评价体系、评价结构,优化煤炭开采作业流程,从生态环保效益层面出发,避免使用“一刀切”的管控方法。本文对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治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煤炭开采;生态环境;影响;治理策略
引言: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如矸石、剥离物、沉淀物等,还会在煤矿区域遗留废弃坑,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引发空气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就此,分析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策略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可推动煤炭开采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环境受煤炭开采的影响及问题分析
(一)地表沉降
地表沉降在煤炭开采活动中较为常见,土地坡度、标高会受到煤矿开采深度的影响出现变化,随着深部煤炭开采技术快速发展,煤炭开采会深入地层近千米,在开采过程中会破坏地层结构,使地表出现形变,导致土壤标高、坡度受到影响。另外在平坦区域,由于地层被挖空容易出现塌陷的问题,导致土壤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同时,在部分采空区域极易出现沉降地带,如裂缝、形变,引发土壤表层松动,导致土壤稳固性能大幅度降低,在雨水冲刷的影响下,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水土处理成本增加。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也容易对原有的环境造成干扰、破坏,出现坍塌、滑坡等事故,改变当地的地形、地貌,引发地质灾害。开采煤炭会使得原有的地层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引发大型地质灾害,如地震,导致土地受损。总之,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如果不做好环境评测分析,做好对整个项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则会导致开采作业出现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二)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煤炭开采会引发地下水倒灌等问题。地下含水层结构会因煤炭开采发生改变,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改变土壤中水的贮存条件,引发土壤、地表水分流失甚至枯竭,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出现贫瘠,地上植被因水分养料不足而大量锐减,荒漠化问题。统计发现,部分产煤地区因煤炭开采,沙漠化现象非常严重,比重甚至达到68%。特别是那些煤炭储量丰富、煤质好的区域,沙化现象触目惊心。统计表明,这些地区近年来沙化增长速度已达2%,水土流失已覆盖80%面积。可见,煤炭开采引发的沙化、水土流失问题非常严重。
(三)大气污染
煤炭开采需应用较多动力设备,设备运行会产生一氧化碳和氮化物等有害气体;矿井内产生的瓦斯气体,煤炭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等,均属于有害气体,会引发大气污染。同时,在煤炭运输过程中,会产生粉尘颗粒物,加剧大气污染,导致气候变暖、区域性酸雨等环境问题。
二、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策略
(一)推进煤炭开采洁净化产业化
生态环境的保护离不开技术,要想降低煤炭开采带来的一系列污染,必须在洁净煤技术上下功夫,推动该技术推广。要应用洁净煤炭技能,全面落实。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项技术日渐成熟,在洁净煤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一是全面引进先进技术,推动高端技术覆盖煤炭开采全过程。同时加强管理,重视煤炭开采的产业化,全面检测煤炭开采过程,将先进技术纳入从开采到运输到利用的全过程。对于开采产生的废物要合理利用,发挥价值,尽可能减少污染,杜绝浪费,推动煤炭产业价值最大化。对于这些固体废弃物要全面开发利用,煤炭中有大量的煤矸石,要充分发挥煤矸石的作用。将煤矸石粉碎,并与其他物质混合,形成固态物质,用于填充因为煤炭开采塌陷区域采空区域,有效降低塌陷区域的处理成本,将废弃物的价值最大化。同时还能减少土壤污染。矸石还可以作为一种生产原料。部分煤矿可以建立小型火力发电厂,改造锅炉原料,可以使用煤矸石或者煤泥供锅炉燃烧使用,不仅可以有效利用煤矸石,减少固体废弃物的堆积,还能降低成本,保证火电厂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完善生态管理体系
要依靠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管理,有效避免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要打造健全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实现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推动开发煤炭资源、保护环境双赢。要围绕当前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摸清污染程度。强化对存在严重危险矿井的生态管理,有问题的企业要主动认领,积极整改,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取得预期效果。要合理控制原煤的生产总量,科学合理生产,在保证效益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产量,降低各种污染废弃物的产生。要有效平衡矿产设备、矿产结构、生产技术。把运用新技术和加强管理作为提升煤炭开采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借助先进的设备,落实好环保政策,确保地表塌陷面积不断减少。要加大煤层的利用率,实现有害气体排放量的逐渐降低。总之,要以完善管理体系作为重要抓手,实现煤炭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双重管理,推动二者和谐发展。
(三)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虽然我国已经开始探索对矿山进行生态补偿,并制定了法律政策,但是这些法律政策与当下的煤炭需求脱节。特别是应对污染问题,过去的法律法规多是规定谁污染谁治理。谁获利谁治理的理念落实工作还不深入,力度还不足,没有覆盖煤炭生产企业。还需要对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大探索力度,不断深化考核监督机制,有效应对生态环境破坏的补偿。很多煤炭生产企业主动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矿区生态的认识不足,意识薄弱。《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已于2016年5月印发,从国务院层面规定了补偿内容,这是专门用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文件,从顶层设计着手,逐步探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指导工作。因此,要把这份指导性文件作为完善环境补偿的重要依据,认真落实。围绕不同地区差异,制定文件。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签发的文件,不断完善、健全机制,倒逼矿区企业重视环境保护,实现谁获利谁治理,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建设者、保护者得到合理赔偿、破坏者受到惩罚,使各方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煤炭生产和环境保护。
(四)完善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测是每一个工程项目在开展前需要关注的重点,但是在评测期间由于存在徇私舞弊的行为,导致评测结果不具备权威性。新时期,我国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对各项指标进行系统分析,对项目环境影响评测结果进行控制。比如,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需要对开采活动对水源造成的影响进行评测分析,需要重点对地下水的抽取量、消耗量全面评价;对煤矿开采深度、开采面积以及产能进行合理设计,做到长远细致考量;分析当地生态结构的稳定性以及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能力,从而有效控制开采周期。总体来说,结合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指导开采治理工作必不可少,应当建立完整、全面的评价机制。完善环境影响评测须综合性评估、长期性考虑,评测管理环节包含对地质风险、水资源风险、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多项指标,在评估管理期间需定期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进行分析,纠正错误,并参照法律依据,结合环保准则,做到一致性描述和评价。
结语: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两者间的相互协调、共同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且系统的大工程。因此需建立一套完善的严谨合理的管理机制及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管理和协调。煤炭开采企业应树立积极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并积极行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进一步降低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联松.煤炭开采对矿区环境的影响及保护策略分析[J].风景名胜,2021(02):257.
[2]王健康,苏艳敏.煤炭开采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J].陕西煤炭,2020,39(S1):143-145+142.
[3]张兆仁,倪志远,毛守君.探讨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策略[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08):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