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传媒职业学院 402560
摘要: 本文以中华美育精神为视角,探讨高职音乐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实施路径。中华美育精神自古以来倡导艺术教育与道德修养的融合,强调音乐教育对于学生全面素养、思想道德与文化认同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当前高职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中华美育精神的音乐教育模式的设计思路,包括课堂教学、校外实践、文化活动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对实践案例的研究,文章总结了这一模式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加强文化认同以及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成效,并对未来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中华美育精神,高职音乐教育,教育模式,文化认同,艺术教育
引言: 音乐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更承担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艺术修养和人文情怀的使命。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很多高职音乐教学模式仍存在单一化、形式化的倾向,未能充分体现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尤其是在中华美育精神的传承和创新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中华美育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对艺术的热爱,更是对人的品格和精神追求的体现。因此,从中华美育精神出发,对高职音乐教育模式进行重新审视与创新,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中华美育精神的内涵与意义
中华美育精神,源远流长,既包括艺术的感知与表现,也包括对人的心灵和品格的塑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育不仅仅指向艺术创作与欣赏,它还是人文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美育强调“德艺双修”,提倡艺术与伦理、审美与道德的统一。尤其在音乐教育中,中华美育精神通过音乐形式传递着特定的文化价值观与思想理念。它不只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更是通过音乐教育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其审美情趣和人格素养。因此,在高职音乐教育中融入中华美育精神,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审美观及世界观,进而增强文化认同和社会责任感。
二、当前高职音乐教育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的高职音乐教育多以技能训练为主,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然而,随着社会对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单一的技能训练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首先,许多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尚不完善,缺乏对学生艺术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许多学生仅仅停留在对音乐技巧的学习上,而忽视了音乐的思想内涵与文化价值的学习。其次,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单一,缺乏创新和互动性。虽然音乐教育注重学生的感性体验,但很多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传统的讲解和示范,缺乏与学生的深入交流与思维碰撞,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最后,学校和社会的音乐文化活动缺乏有效衔接,学生在课外的艺术实践机会较少,无法在真实的艺术氛围中提高综合素质。因此,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职音乐教育模式,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需要。
三、中华美育精神视角下的高职音乐教育模式设计
在中华美育精神的引导下,高职音乐教育模式的创新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与优化。首先,课程设置要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素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音乐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技能训练,还应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文化涵养。因此,课程设计应融入更多人文艺术、历史、哲学等跨学科的内容,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例如,在课程中加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如传统音乐、古代诗词的音乐表现形式等,通过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拓宽其艺术视野,提升其对音乐的深层理解和表达。同时,课程要着眼于现代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将所学的音乐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突破单一技能训练的局限,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其次,中华美育精神在高职音乐教育中的核心价值可以通过文化活动和实践教学得到落实。学校应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如音乐会、艺术节、校园文化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发掘潜力的机会。这不仅是展示学生音乐技能的舞台,也是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渠道。例如,传统音乐节奏的演奏和艺术创作,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能够通过表演的方式在实践中实现对文化的认知和升华。另一方面,文化活动还能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增强他们的全球视野和文化自信。
四、实践案例分析与实施效果
在高职音乐教育中,已有一些院校和教师尝试将中华美育精神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例如,一些高职院校通过举办与音乐文化相关的专题讲座、艺术创作与表演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也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到中华美育精神的内涵与现实意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还能够在艺术创作和表演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某些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参与传统音乐文化的表演,获得了深刻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这也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音乐学习的热情。
与此同时,一些学校也通过校外艺术实践项目,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参与到更广泛的文化艺术活动中,从而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与社会责任感。这些校外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接触到更真实的艺术世界,还通过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华美育精神视角下的高职音乐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促进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在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高职音乐教育不再仅仅是技术的培养,更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充分体现了中华美育精神在教育实践中的深远影响。
五、结论
中华美育精神视角下的高职音乐教育模式,既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创新,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的探索。通过深入挖掘中华美育精神的内涵,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需求,我们能够构建出一套既符合专业教育要求,又能培养学生全面素养的音乐教育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注重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还强调学生在情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成长,提升他们的综合艺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未来,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将不仅仅局限于技巧和专业的培养,更应着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实践的深入,中华美育精神的融入将为高职音乐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中华美育精神将在促进学生全面素养发展、推动高职音乐教育创新和提升教育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高职院校应继续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教育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培养出更多既具备专业能力,又具有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芳.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劳动教育路径探讨[J].成才之路,2024,(36):21-24.
[2]肖华娴.红色音乐美育的功能挖掘与教学实践——以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育为核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4,39(06):54-60.DOI:10.20208/j.cnki.1006-9410.2024.06.007.
[3]林雅婷.“非遗”传承背景下高职美术教育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开卷有戏”省级创新创业金奖项目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10):84-86.DOI:10.16227/j.cnki.tycs.2024.0572.
课题基金项目: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4年度规划一般项目《以德树人 以美立人—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专业美育浸润行动路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Z2241220)
作者简介:姓名:易黎(出生年-1995),性别:男,民族:汉,籍贯:重庆市铜梁区,职务:专职教师,职称:讲师,学位:硕士,研究方向: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