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325198011271215
摘要:在全球倡导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能源管理优化至关重要。本文聚焦此领域,详细探讨相关优化策略。在施工设备能源管理方面,涉及选用节能设备、合理配置设备以及强化设备维护保养。施工流程能源管理涵盖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规划施工顺序。人员能源管理意识培养包含开展能源管理培训、建立能源管理激励机制。通过实施这些优化措施,可显著降低建筑施工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助力建筑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为建筑企业在施工阶段进行科学能源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能源管理;优化措施
一、引言
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重点领域,在施工阶段消耗大量能源。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建筑工程项目数量与规模不断增长,施工能耗问题愈发突出。传统施工模式往往存在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等现象,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还对环境造成较大压力。据相关数据显示,建筑施工能耗在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中占相当比例,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优化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能源管理成为建筑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有效的能源管理优化措施,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建筑行业向可持续方向转型升级,对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施工设备能源管理优化
2.1选用节能型施工设备
节能型施工设备是降低施工能耗的基础。在设备选型时,应优先考虑具备先进节能技术、能耗指标低的设备。例如,选用电动施工设备替代传统燃油设备,电动设备能源转换效率高,且在运行过程中可利用夜间低谷电价充电,降低用电成本。在混凝土搅拌设备中,采用新型高效节能搅拌机,其通过优化搅拌结构与动力系统,在保证搅拌质量的前提下,能大幅降低能耗。对于土方作业设备,选用配备先进动力管理系统的挖掘机和装载机,该系统可根据设备实际工作负荷自动调整发动机功率,避免设备在轻载时的能源浪费。通过选用节能型施工设备,从源头上减少能源消耗,为施工阶段能源管理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2.2合理配置施工设备
合理配置施工设备能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避免设备闲置与过度配置造成的能源浪费。在项目施工前,需根据工程规模、施工工艺及进度要求,精确计算所需设备的数量与型号。例如,在大型建筑项目中,对于垂直运输设备,通过分析不同施工阶段的材料吊运量,合理确定塔吊与施工电梯的数量与布局,避免因设备不足影响施工进度,或设备过多导致部分设备长时间闲置。在混凝土浇筑作业中,根据浇筑面积与速度要求,合理调配混凝土输送泵的数量与型号,确保设备在高效工况下运行。同时,考虑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如土方开挖设备与运输车辆的匹配,使各设备工作衔接顺畅,减少等待时间,提高整体施工效率,从而降低单位工程量的能源消耗。
2.3加强施工设备维护保养
定期维护保养是保障施工设备正常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施工企业应制定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明确维护保养周期、内容与责任人。日常维护包括设备清洁、润滑、紧固等基础工作,及时处理设备运行中的小故障,防止故障扩大化导致能源消耗增加。例如,及时更换磨损的设备零部件,确保设备传动系统顺畅,减少因机械摩擦造成的能源损失。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利用专业检测设备对设备的关键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如发动机功率、设备能耗等,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调整与维修。通过科学规范的维护保养,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设备运行的经济性与可靠性。
三、施工流程能源管理优化
3.1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流程与能源消耗起着统筹规划作用。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能源管理因素,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方法,优化施工流程。例如,采用流水施工技术,合理划分施工段,使各施工班组在不同施工段上有序作业,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停顿与等待时间,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在选择施工工艺时,优先采用能耗低、效率高的工艺。对于外墙保温施工,选用粘贴保温板工艺相较于现场浇筑保温材料工艺,能耗更低且施工速度快。同时,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布局,缩短材料运输距离,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实现施工流程的高效、节能运行。
3.2合理规划施工顺序
合理的施工顺序能有效降低施工能耗。在建筑施工中,应根据工程特点与结构要求,科学安排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例如,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优先进行外墙保温与门窗安装施工,这样可有效减少室内热量散失,降低冬季施工时室内采暖能耗。在水电安装工程中,按照先主管后支管、先高处后低处的顺序施工,避免因施工顺序不当导致的返工与能源浪费。对于大型建筑项目,合理规划不同区域的施工顺序,使施工设备与人员能够集中作业,提高设备与人力利用效率,减少设备频繁移动与启动带来的能源消耗,通过合理规划施工顺序,优化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环节。
四、人员能源管理意识培养
4.1开展能源管理培训
开展能源管理培训是提升施工人员能源管理意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培训内容应涵盖能源管理基础知识、节能设备操作方法、施工流程中的节能要点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要求等。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定期组织集中授课,邀请能源管理专家或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讲解能源管理知识与实践经验;开展现场实操培训,让施工人员在实际作业中掌握节能设备的正确操作技巧,熟悉施工流程中的节能措施;利用多媒体资源制作能源管理培训视频,供施工人员随时学习。通过定期考核评估培训效果,确保施工人员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使其在日常施工中能够自觉践行能源管理理念,主动采取节能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4.2建立能源管理激励机制
建立能源管理激励机制能有效调动施工人员参与能源管理的积极性。施工企业应制定明确的能源管理奖励制度,对在能源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物质奖励与精神表彰。例如,设立节能标兵奖项,对在施工过程中积极采用节能措施、显著降低能源消耗的施工人员给予奖金、荣誉证书等奖励;对提出创新性能源管理建议并被采纳实施的团队,给予一定的项目奖励基金。同时,将能源管理绩效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与员工的薪酬、晋升挂钩,使员工切实感受到能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自身利益的关联性,从而主动参与能源管理工作,形成全员参与节能降耗的良好氛围。
五、总结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能源管理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施工设备、施工流程以及人员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选用节能型施工设备、合理配置与维护保养设备,从设备层面降低能源消耗;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规划施工顺序与控制施工进度,在施工流程中实现节能目标;开展能源管理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能源管理意识与参与度。
参考文献
[1]冉兴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的难点及策略[J].四川水泥,2025,(02):19-21.
[2]王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管理[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24,37(06):163-164.
[3]杨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阶段造价成本控制探究[J].投资与创业,2024,35(02):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