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424199202192676
摘要:在城市快速扩张与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的背景下,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本文聚焦于此,深入研究相关内容。在设计理念上,秉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及文化传承理念,打造绿色、宜居且富有特色的建筑。在技术应用方面,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绿色建筑材料技术及智能建筑技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升居住体验。在规划布局层面,实现紧凑布局、功能混合及交通优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资源共享、缓解交通拥堵。通过这些措施,可使城市建筑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为城市建筑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助力构建绿色、和谐的城市环境。
关键词:现代城市建筑;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技术应用;规划布局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传统建筑设计往往侧重于满足功能需求和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导致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城市热岛效应加剧等问题。例如,大量高能耗建筑的兴建,使城市能源供应面临巨大压力;建筑施工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污染。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亟需转型。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建筑设计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因此,深入研究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障城市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现代城市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1生态优先理念
生态优先理念在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占据核心地位。这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与协调。从选址开始,优先选择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小的区域,保护原有地形地貌、植被和水系。在建筑设计中,运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技术,减少对机械通风和人工照明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例如,合理设计建筑朝向和开窗位置,使建筑在夏季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降温,冬季能有效获取太阳能热量。同时,注重建筑外部空间的生态设计,通过设置绿色屋顶、垂直绿化等,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微气候,减少雨水径流,降低城市热岛效应,营造舒适、健康的建筑生态环境,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2.2以人为本理念
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现代城市建筑设计始终。建筑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生活、工作和社交需求。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行为习惯、心理感受和生理需求。提供舒适的室内空间,合理规划空间布局,确保各功能区域划分清晰、使用便捷。例如,在住宅设计中,注重卧室、客厅、厨房等空间的尺度和比例,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设置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使用。此外,打造宜人的室外环境,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如广场、公园等,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使建筑真正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场所。
三、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应用
3.1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是现代城市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之一。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建筑提供部分或全部电力需求,如用于照明、电器设备运行等。太阳能热水器则可利用太阳能加热生活用水,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此外,地热能也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采用地源热泵技术,通过地下埋管换热器与土壤进行热量交换,实现冬季供暖、夏季制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建筑向低碳、绿色方向发展。
3.2绿色建筑材料应用技术
绿色建筑材料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特别重要。这些材料环保、节能,还能循环利用。在建筑结构材料上,用高性能混凝土和钢材,能让建筑结构更结实、更耐用,这样就能少用些材料。就像盖房子时,用好的混凝土和钢材,房子能撑更久,还不用浪费那么多材料。墙体材料方面,加气混凝土砌块、新型保温板材这类东西要多推广。它们保温隔热效果好,能大大降低建筑的能耗。简单来说,冬天用了这种材料,屋里保暖,不用一直开暖气费电;夏天隔热,空调也不用一直制冷,能省不少电。装修材料得选环保型涂料、无甲醛板材这些。用它们能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对居民健康有好处。大家都知道甲醛对身体不好,选无甲醛板材装修,住得才安心。
四、现代城市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布局
4.1紧凑城市布局
紧凑城市布局是现代城市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规划策略。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城市扩张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城市中心区域,增加建筑密度,集中建设商业、办公、居住等功能设施,形成多功能混合的城市街区。这样居民在短距离内即可满足生活、工作和娱乐需求,减少出行距离,降低交通能耗。同时,紧凑的城市布局有利于公共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促进公共资源的共享,如集中建设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减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4.2功能混合布局
功能混合布局有助于提升现代城市建筑的可持续性。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打破传统的功能分区模式,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有机融合。在一个建筑综合体中,同时包含住宅、商业、办公等功能,居民可以在同一建筑或相邻建筑内完成多种活动,减少出行需求。例如,在一些大型社区中,配套建设超市、幼儿园、诊所等设施,居民无需长途跋涉即可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既方便了居民生活,又减少了交通流量和能源消耗。功能混合布局还能促进城市空间的多样化和活力,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实现城市功能的高效运转与可持续发展。
4.3优化交通规划布局
优化交通规划布局是现代城市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交通因素,构建便捷、高效、绿色的交通体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规划建设地铁、轻轨、快速公交等大运量公共交通系统,并在建筑周边合理设置公交站点,提高公共交通的可达性。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建设完善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网络,创造安全、舒适的慢行环境。同时,优化建筑内部及周边的停车设施布局,采用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提高停车效率,减少车辆寻找停车位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通过优化交通规划布局,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交通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和生活质量。
五、总结
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是实现城市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秉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应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建筑材料,采用紧凑城市布局、功能混合布局、优化交通规划布局等策略,能够打造出绿色、宜居、富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建筑。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建筑师、规划师及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结合城市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综合运用上述理念、技术和策略,不断创新和完善城市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罗福贺.现代城市环境中的可持续建筑设计策略研究——以广州珠江城大厦为例[J].城市开发,2024,(10):110-111.
[2]潘婧婧,赵鹏程.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与人类福祉探讨[J].现代园艺,2024,47(19):138-141.
[3]郭平平.论现代城市景观的生态可持续设计[J].新西部(理论版),2024,(11):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