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602197903270916
摘要:本文聚焦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创新模式,通过多维度研究,致力于构建高效且切实可行的创新体系。在制度创新方面,提出构建全面且细致的安全责任制度,完善动态化安全监管制度,强化安全奖惩制度;技术创新涵盖引入先进的智能安全监控技术,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安全风险预警,采用新型安全防护技术;文化创新则从培育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开展多样化安全培训教育活动,推动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着手。这些创新模式旨在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人员生命安全与项目顺利推进,为建筑行业安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创新模式
一、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是各类安全事故的高发区域,其作业环境复杂,涉及众多施工环节与工种,人员流动频繁,设备使用密集。从项目破土动工到竣工验收,每个阶段都隐藏着诸多安全隐患,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事故时有发生。这些事故不仅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还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负面社会影响。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以及安全标准日益严格的背景下,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局限性,难以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安全风险。因此,探索并构建创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成为建筑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对于保障施工现场安全、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二、制度创新
2.1构建全面的安全责任制度
全面的安全责任制度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基石。明确项目各参与方,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的安全责任,细化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建设单位应确保项目资金合理投入安全设施建设,从源头上保障安全管理有充足资源。施工单位要落实从项目经理到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项目经理作为第一责任人,需统筹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安全计划并监督执行;一线施工人员则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2.2完善动态化安全监管制度
施工现场情况瞬息万变,完善动态化安全监管制度至关重要。摒弃传统的定期检查模式,建立实时动态监管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如在施工现场安装高清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将施工画面和各类安全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监管人员可随时查看施工现场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如施工人员未佩戴安全帽、设备运行参数超出安全范围等,能立即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人员处理。同时,根据施工进度和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监管重点和频率,在基础施工、高处作业等高危阶段增加监管力度,实现对施工现场安全状况的全方位、全时段动态掌控。
2.3强化安全奖惩制度
强化安全奖惩制度能有效调动施工人员的安全积极性。设立专门的安全奖励基金,对于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及时发现并排除重大安全隐患的个人或团队给予物质奖励,如奖金、奖品等,同时在企业内部进行公开表彰,提升其职业荣誉感。相反,对于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无论是否造成实际事故,都要给予严厉惩罚,如罚款、警告、暂停工作等。将安全奖惩与员工绩效考核、晋升挂钩,使员工深刻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营造良好的施工现场安全氛围。
三、技术创新
3.1引入先进的智能安全监控技术
先进的智能安全监控技术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带来新变革。采用智能安全帽,其内置定位系统、心率监测器、紧急求救按钮等功能模块。通过定位系统,管理人员可实时掌握施工人员位置,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快速救援;心率监测器能监测施工人员身体状况,若发现异常及时提醒休息,预防因身体原因引发安全事故;紧急求救按钮则为施工人员在遇到危险时提供直接求助途径。
3.2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安全风险预警
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安全风险预警系统,整合施工现场的各类数据,包括地质条件、天气状况、施工进度、设备运行数据等。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例如,根据地质数据和施工进度,预测基坑坍塌风险;结合天气数据和设备运行数据,预警因恶劣天气导致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当系统预测到风险时,及时向相关人员发送预警信息,提醒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实现从被动应对安全事故到主动预防安全风险的转变。
3.3采用新型安全防护技术
新型安全防护技术为施工现场安全提供更可靠保障。在高处作业方面,使用新型的自动升降安全防护平台,该平台能根据施工人员操作高度自动调整,且具备过载保护、防倾斜等功能,大大提高高处作业安全性。在电气安全方面,采用具有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等多重保护功能的智能配电箱,一旦电路出现异常,能迅速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事故发生。对于施工现场的临边防护,采用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防护栏,安装简便且防护性能良好,降低因临边防护不到位导致的坠落事故风险,通过新型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水平。
四、文化创新
4.1培育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
培育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是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核心。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文化活动等形式,向全体员工宣传安全理念,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自身权益的重要保障。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提出安全改进建议,对合理建议给予采纳和奖励。例如设立安全合理化建议奖,激发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热情,形成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良好文化氛围,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4.2开展多样化安全培训教育活动
多样化的安全培训教育活动能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和意识。除了传统的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外,引入体验式培训。建设安全体验中心,模拟施工现场的各类危险场景,如火灾、触电、高处坠落等,让员工亲身体验事故发生时的危险和后果,从而深刻理解安全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置方法。同时,利用线上培训平台,发布安全培训视频、案例分析等学习资料,员工可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提高培训的灵活性和覆盖面,使安全培训教育更具实效性。
4.3推动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
将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使安全成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宣传标语、企业形象展示、员工手册等方面融入安全元素,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接触和强化安全意识。在企业文化活动中,设置与安全相关的主题,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文化征文等,将安全文化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通过这种融合,使安全文化在企业中生根发芽,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和践行,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五、总结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创新模式涵盖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多个方面。制度创新明确各方责任,实现动态监管与有效奖惩;技术创新引入先进监控技术、信息化预警和新型防护技术;文化创新培育全员参与文化,开展多样培训并推动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通过这些创新模式的协同推进,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中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06):32-34.
[2]邹爱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与优化策略探究[J].房地产世界,2024,(15):89-91.
[3]黄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08):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