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双减”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探究

席建莉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街道办工业园区小学   712200

摘要:“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为小学语文教育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动力,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亟待应对的挑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笔者从探索研究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紧密围绕核心素养理念,对作业设计进行系统性优化。此举旨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效能,通过科学合理的作业规划,推动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以及综合素养培育等多维度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  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致力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与校外培训负担,促使教育回归育人本真,着重培育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学科,对其作业设计进行优化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小学高段(五六年级)学生正处于语文能力进阶的关键节点,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暴露出诸多弊端,难以契合“双减”政策导向与核心素养培育需求。因此,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深知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优化语文作业设计迫在眉睫。如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突破传统作业设计的局限,探索出更科学、更有效的作业形式,已然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研讨中亟待攻克的重要课题。

然而,当前高段语文作业设计现状不容乐观,在“双减”政策与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诸多潜藏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现将我在语文教学作业设计方面的几点浅见分析如下:

一、语文传统作业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现状

作业形式单一化。传统的语文作业多以书面作业为主,诸如重复且机械地抄写字词、背诵课文指定段落、完成课内阅读练习题并背诵相关答案等。此类一成不变的作业形式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进而降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学习《示儿》时,学生们耗费大量时间书写诗词内容,却鲜少能有机会深入探究陆游所处的时代背景,体悟作者一生壮志未酬的深沉心境。再如,学习完《将相和》,书面作业仅要求背诵文中重点段落,单纯的机械记忆难以让学生领略人物独特的性格魅力,感悟故事所传递的智慧光芒。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逐渐消磨,主动探索语文知识的动力亦愈发薄弱。

内容缺乏针对性。在日常作业布置过程中,作业内容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作业难度过高,容易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作业缺乏挑战性,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此外,作业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场景。整体来看,作业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差异,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双减”政策下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一)设计实践性作业,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若爱上学习,即便作业有挑战性,他们也乐于学习。例如,学习完《草船借箭》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从剧本编写、角色分配,到服装道具准备、舞台表演,每个环节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在编写剧本时,学生们反复研读课文,对人物语言和性格进行深入揣摩;表演过程中,学生们用生动的肢体语言和台词,将诸葛亮足智多谋、周瑜心胸狭隘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这种实践作业形式,让学生沉浸式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布置阅读性作业,拓宽学生知识面

冰心奶奶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们通常传授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而课外阅读不仅能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而且会大大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课后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结合五年级语文教材的主题和单元内容,我会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例如,学习了民间故事单元后,推荐《中国民间故事》《四大名著》等。《中国民间故事》中丰富多样的故事类型,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四大名著》作为古典文学瑰宝,其中蕴含的民间故事元素,能加深学生对该单元主题的理解与拓展。同时,设计阅读记录卡、读书小报、思维图、读书心得分享等作业形式。通过这些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同时我发现,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高昂,设计的作业形式多样、思路新颖,他们都乐在其中。

(三)口语表达作业:提升语言组织能力

口语表达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全面反映了个人的语言功底、思维深度、知识储备以及情感态度,是个体内在与外在素养的直观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经常设计相关作业。比如学完特定主题课文,会组织小组讨论或主题辩论。例如在学完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后,组织学生讨论“现代科技发展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教完《圆明园的毁灭》后,我安排学生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演讲,以此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与口头表达能力,增强爱国情感。同时,减少简单机械的抄写作业,布置口语表达作业,像站在圆明园废墟前、知晓十二生肖头像被高价回购时,抒发内心真实的感受与思考,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综合素养。

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需要把课堂所学灵活运用到考试场景中。基于此,在日常作业布置过程中,我特别注重采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巩固知识,逐步提升他们的应试能力与解题技巧。此外,我还会着重开展分层作业设计,满足个体差异。

一是基础层作业:主要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如字词句的练习,夯实基础,牢记字词,加深他们对字词的认知与书写能力;通过简单的句式练习,帮助他们掌握句式转换规则,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二是提高层作业:面向学习中等的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升。如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分析、阅读理解练习、仿写句子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作业练习,引导学生深度剖析文本细节,精准把握作者意图,从而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稳步实现从知识吸收到运用的跨越 。

三是拓展层作业:适合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强调知识的拓展和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如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打破课本局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核,提升自主探究与深度思考能力每天完成一片课外阅读,用一二百字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完成一篇课外阅读题,将课内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切实提升文字驾驭与创新实践能力,以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四是紧扣核心素养,设计了综合性的语言运用类作业。如在学习《牛郎织女》后,我让学生改写故事,通过改变叙述视角或结局,培养其语言组织与创新能力;学习《穷人》后,安排续写作业;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后,让学生写读后感。这些作业旨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确保学生能在实践中有所收获。

在“双减”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通过丰富作业形式、控制作业量、实施分层作业以及紧密结合核心素养优化作业内容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作业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创新,将“双减”政策与核心素养理念切实落实到作业设计中,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如何通过作业设计评价体系的完善,更好地检验作业设计优化的效果,持续改进作业设计,推动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