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作业设计--以《面积》单元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作业设计

--以《面积》单元为例

黄丽芬

开平市长沙街道办事处梁金山小学529300

目前的大部分作业设计均以一节课的巩固知识为目的,作业形式单一,缺乏灵性,对开放的自主探索空间关注不够,较少打通单元内部关联,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角度进行整体架构。为了真正凸显素养本位,从学科立场走向育人立场,真正将核心素养的落实作为课程目标, 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基于课标实现“学-教-评一致性”。作业的设计主要指目标与内容的设计。单元作业的设计需要厘清单元目标的内涵,作业内容的设计需要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评价保持一致,使“学-教-评一致性”在作业设计与评价上得到很好的体现。

一、单元整体思考

1a6d2c7c66fa92003c1dd072e38fd32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的学习主要有四项内容(如图1):

图1

本单元的作业设计可以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第一,学生是否准确理解面积的含义,并具有一定的面积守恒观念?第二,学生是否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对这些面积单位具有清晰的表象?学生能否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否正确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第三,学生是否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图形的面积?第四,学生能否用想象、画图等方式进行问题的表征,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的方式包括选编、改编和创编。 选编的作业内容一般来源于教材、练习册等,教师从中选取适合的题目;改编的作业内容要以教材上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师对教

或练习册上的题目进行各种形式的改造;创编的作业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其中选编和改编是教师设计课时作业时常用的方式。

围绕“面积”单元学习目标的四个方面,确定了课时作业的类型:巩固、理解和应用。以“理解面积的含义”课时的作业设计为例。理解面积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感知面在哪里,会比较面的大小,会描述面的大小。

结合学生达成目标的表现“感知面在哪里,结合实例能准确指出面在哪里,知道面是有大小的”,设计第1题(巩固类作业);结合学生达成目标的表现“会比较大小,会用观察、重叠、剪拼等直接比较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比较”,设计第2题(巩固类作业);结合学生达成目标的表现“会描述大小,在直接比较不出两个图形的大小时,产生描述图形大小的需求,并能想到用一种新的工具度量图形的大小,即用小正方形作为度量单位来度量”,设计第3题(理解类作业)。

  1. 625d5544f186e2c1ae926e70320d3b0先用红笔描出每个图形(如图2)的一周,再涂色表示出它们的面积。

图2

2.下面三个图形(如图3)中,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

图3

b5b0ae28bf124c245e77dd7728dd6183.下面三个图形(如图4)中,哪个图形的而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每个小正方形代表1平方厘来)

图4

其中第1题和第3题是教材上的习题,第2 题是由教材上的习题改编而成的。对于第1 题,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涂、画判断学生能否准确找到图形的面积。对于第3题,若学生能通过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比较图形的大小,就说明他们会描述面积的大小。对于第2题,教材上的原题是比较四川省、北京市、河南省的面积大小,但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它们的大小,教师不能判断学生能否通过重叠、剪拼的方法进行比较,因此进行了改编,换成两个长方形和一个圆形。学生通过观察能发现3号图形是最小的,通过重叠、剪拼发现1号图形是最大的。这样的题目更能反馈学生能否结合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比较图形的大小。而学生在图形的比较活动中,能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三、设计开放性作业

在单元教学结束后,为了反馈学生达成单元核心目标的情况,还需要设计开放性作业。数学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包括四个方面:目标具体、框架清晰、过程开放、思维可视[41。其指向核心概念的理解,重点关注过程开放,能够清晰看出学生的认知思维水平,为诊断与改进教学提供重要依据。 在完成“面积”单元教学之后,为了考查学生在面积概念的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运用面积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三个方面的情况,对应“面积概念量感水平层次”,设计了相应的开放性作业。

e4f14852b7e2f704d4d39775d75fe411.下面两个图形(如图5)中,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把比较的方法写下来。

c919ed643297312efe415517f0deb34

图5 图6 图7

2.(如图6)从长方形纸上剪出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纸,最多可以剪多少个??请说说你的想法。

3. 李大伯家在卫生间铺地砖(如图7),有下图两种规格的地砖可以选择: 用第一种地砖需要180块,如果用第二种地砖需要多少块?(可以用算式、画图或者文字说明)

第1题指向感性的量感,考查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水平,关注学生选择怎样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同时要求学生把比较的方法写出来. 教师通过学生的文字、算式等表征方式,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思维的过程,还能结合评价框架, 准确把握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学生的水平层次为:通过观察判断(水平1),通过重叠的方法比较(水平2),用小正方形去铺或量出边的长度并计算出面积再进行比较(水平3)。

第2题指向理性的量感,不仅考查学生能否记住公式并运用, 而且考查学生能否在面积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解释。学生在解释时,需要想象分别沿着长与宽可以摆几个小正方形。学生的水平层次为:不能正确列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水平1);能正确列式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但是不能解释这样列式的理由(水平2);能正确列式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还能解释乘法算式表示计算长方形所包含的面积单位的个数(水平3)。

第3题指向辨析的量感,不仅考查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转换、面积的计算、 面积概念理解的综合运用,还考查学生理解和表征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学生的水平层次为:学生对题目的意思不理解,不能调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无解题思路(水平1);学生知道解决这个问题跟面积有关,也知道平方米与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但是不能用算式准确表达想法(水平2);能从面积度量的意义出发,先算出卫生间的面积3×2×180=1080(平方分米),再算出第二种地砖的面积2×2=4(平方分米),最后用1080÷4= 270(块),得到需要270块瓷砖(水平3)。

四、总结与反思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作业,源于具体的课时学习内容,却又不同于课时内容的设计,它是课时学习结果的一种提炼和统整,是教师针对不同内容、不同水平作业的概括、提升,具有超越课时作业的持久价值和育人意义。单元作业设计的导向正是通过高水平的任务,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迁移应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或思维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理解及迁移思考,使作业发挥再学习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阳海林,何莎,章勤琼.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小学数学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与评价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2(2).

[2]刘加霞,周冬梅,刘琳娜.基于教材练习题学习进阶的作业设计J].小学教学(数学版), 2022(2).

[3]章勤琼,阳海林.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兼论核心素养的落实与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