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诗词背诵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传承传统文化意义重大。本文聚焦初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式背诵指导方法,分析当前古诗词背诵教学现状,阐述情境式背诵的理论基础与优势,详细探讨多种情境式背诵指导方法,并结合教学实例说明其应用效果,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古诗词背诵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记忆。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式背诵;指导方法
一、引言
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深远的意境,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素材、提升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古诗词背诵教学往往侧重于机械记忆,学生虽能背诵诗词,但对诗词内涵理解不深,记忆效果不佳且容易遗忘。情境式背诵指导方法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将古诗词与情境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加深理解,从而提高背诵效率与质量。因此,研究初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式背诵指导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教学现状分析
(一)背诵方法单一
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反复诵读、抄写等方式指导学生背诵古诗词。这种方法注重机械记忆,学生往往死记硬背,对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意境缺乏深入理解,导致背诵过程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不高。
(二)忽视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中,教师较少关注古诗词创作的背景、诗人的生平经历以及诗词所描绘的情境,学生难以将诗词与具体情境相联系,无法形成深刻的记忆印象。例如,在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学生若不了解刘禹锡被贬多年的坎坷经历和与白居易的深厚情谊,很难真正理解诗词内涵,背诵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三)缺乏趣味性
传统背诵教学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把背诵古诗词当作一项任务,而非一种享受,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影响背诵效果和对古诗词学习的热情。
三、情境式背诵的理论基础与优势
(一)理论基础
(二)优势
四、初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式背诵指导方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
(二)借助多媒体情境
(三)构建故事情境
(四)运用角色扮演情境
(五)营造文化情境
五、结论
初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式背诵指导方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借助多媒体情境、构建故事情境、运用角色扮演情境和营造文化情境等多种方式,有效改善了传统背诵教学的不足。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背诵效率,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古诗词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情境式背诵指导方法,不断探索创新,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让古诗词这一文化瑰宝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传承不息。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 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 [J]. 远程教育杂志,2011,29 (2):3 - 10.
[4] 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