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批改方式创新与学生写作能力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初中语文作文批改方式创新与学生写作能力提升

刘国平  迟敏

摘要: 本文着重探讨初中语文作文批改方式创新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传统作文批改方式的不足,提出多样化的创新批改方式,并阐述其在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写作技能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作文批改策略,助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批改方式;写作能力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1. 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具有关键意义。作文批改作为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2. 然而,传统的初中语文作文批改方式以教师全批全改为主,注重语法、错别字等表面问题,耗时费力且反馈针对性不足,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与提升能力。因此,创新作文批改方式迫在眉睫。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 目的:探索切实有效的初中语文作文批改创新方式,通过改进批改流程与方法,切实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2. 意义:理论上,丰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理论;实践中,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批改策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传统初中语文作文批改方式的不足

(一)教师主导,学生被动

  1. 在传统批改模式下,教师是批改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批改结果。教师逐字逐句批改,从字词正误到语句通顺,再到结构和立意,虽全面却让学生失去主动思考和参与的机会。例如,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作文,看到满篇红色批注,往往只是机械地按照教师要求修改,缺乏对自身写作问题的深入反思。
  2. 这种单向的批改方式,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自己写作的优点与不足,不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注重形式,忽视内容

  1. 传统批改过于关注语法、拼写、标点等形式问题,对作文内容的深度挖掘和引导不足。教师花费大量精力纠正错别字和语病,却较少针对学生作文的立意、选材、情感表达等内容层面进行深入指导。比如,学生作文立意浅显,教师可能只是简单批注 “立意不深”,但未引导学生如何深入思考、提升立意。
  2. 这导致学生虽能改正表面错误,但在内容创作上进步缓慢,写出的作文依旧空洞无物,缺乏思想性和感染力。

(三)反馈单一,缺乏互动

  1. 教师批改后的反馈形式单一,多以文字批注和分数评价为主。分数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文水平,但过于笼统,学生难以从分数中获取具体改进方向。文字批注也常因教师时间有限,表述简略,缺乏针对性。例如,“语句不通顺”“描写不生动” 等批注,学生不清楚具体问题所在及如何改进。
  2. 同时,这种批改方式缺乏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学生无法及时向教师请教疑问,教师也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不利于教学相长。

(四)效率低下,负担过重

  1. 教师全批全改作文,工作量巨大。面对众多学生的作文,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细致批改,这不仅占用了教师备课和开展其他教学活动的时间,而且长期高强度批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2. 由于教师精力有限,批改周期往往较长,学生在等待批改结果过程中,对作文的关注度和热情逐渐降低,削弱了批改效果。

三、初中语文作文批改方式的创新策略

(一)多元化主体批改

  1. 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自评方法,如提供自评量表,量表涵盖作文的各个要素,包括立意、内容、结构、语言等,每个要素设定具体评价标准。学生依据量表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打分和评价,分析优点与不足,并写下改进措施。例如,在完成一篇记叙文写作后,学生对照自评量表,思考自己的作文在情节设置上是否生动,人物刻画是否鲜明,从而发现自己在叙事技巧上的问题。
  2. 学生互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6 人。小组成员交换作文进行批改。学生在批改时,除指出错别字、语病等基本问题外,还需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对作文进行评价,并给出修改建议。例如,在互评议论文时,学生要分析对方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合理,然后在作文后写下详细评语。小组内还可针对批改意见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写作问题的认识。

(二)针对性内容批改

  1. 立意提升:关注学生作文的立意深度和新颖性。对于立意浅显的作文,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题。比如,学生写以 “挫折” 为主题的作文,若立意仅停留在克服挫折的表面经历,教师可提问:“挫折对人生的长远影响是什么?除了个人克服挫折,社会或历史上有哪些因战胜挫折而带来重大变革的例子?” 引导学生从更广阔视角思考,提升立意深度。
  2. 选材优化:针对学生选材陈旧、单一的问题,教师帮助学生拓展选材思路。例如,学生在写 “母爱” 主题作文时,多选取生病照顾、雨中送伞等常见素材。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细节,如母亲为自己准备特殊生日礼物的过程、母亲在工作与家庭间平衡的瞬间等,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皆素材,要善于挖掘独特的事例来丰富作文内容。
  3. 情感强化:注重学生作文情感表达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如果学生作文情感平淡,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事件发生时的真实感受,通过细节描写将情感具象化。如学生写 “离别” 场景情感不深,教师可提示:“当时离别时,对方的眼神、动作是怎样的?你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具体是什么?” 让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强化情感表达。

(三)多样化反馈方式

  1. 个性化评语:教师根据学生作文的具体情况,撰写详细、个性化的评语。评语不仅指出问题,更要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例如,对于语言平淡的作文,评语可写:“你的文章叙事清晰,但语言稍显平淡。可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事物,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如描述校园的花朵,可写成‘校园里的花朵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竞相绽放着笑脸’。” 这样的评语让学生清楚问题所在及改进方向。
  2. 面批辅导:对于一些写作问题较多或有独特写作风格的学生,教师采用面批方式。在面批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写作思路和遇到的困难,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指导。例如,学生在写作结构上存在混乱问题,教师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写作意图,然后用简单的图表展示清晰的结构框架,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组织文章结构。
  3. 多媒体反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反馈。教师可录制视频讲解作文中的共性问题,分析优秀范文和问题作文的差异,展示写作技巧的应用实例。例如,制作关于 “如何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的视频,通过对比不同作文中的细节描写,让学生直观感受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和方法。还可利用音频反馈,针对个别学生的作文进行语音点评,详细阐述优点和不足,这种方式更具亲和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

四、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创新初中语文作文批改方式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具有显著效果。通过多元化主体批改、针对性内容批改、多样化反馈方式和及时高效批改等策略,能有效解决传统批改方式的不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积极采用创新批改方式,不断优化作文教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研究展望

  1. 深化创新批改方式的应用:进一步探索多元化主体批改中各主体的有效协作模式,优化针对性内容批改的具体方法,完善多样化反馈方式的技术应用,提高及时高效批改的精准度,使创新批改方式更加成熟和完善。
  2. 结合信息技术拓展批改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辅助作文批改,如智能写作分析软件,为学生提供即时反馈和个性化学习建议。同时,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实现作文批改的远程指导和交流,拓展作文批改的时空范围。
  3. 开展长期跟踪研究:对创新作文批改方式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长期影响进行跟踪研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创新批改方式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持续促进作用,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 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 [M].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 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 [M].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 王尚文。语感论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 郑桂华。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J]. 语文建设,201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