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刘旭红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第四小学校  重庆  石柱  409100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启蒙有重要作用,旨在教育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固的根基。基于此,本文针对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展开深入研究,分析核心素养导向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然后以实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分别为其提供两点有效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在整个小学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尤为重要的地位。当前语文教学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层面,更应该拓展和丰富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自立自强的能力,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出语文教育的有效性。在近几年新课标的各项要求下,我国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要向核心素养逐渐靠拢,旨在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学习观,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为主要依据,从注重品读表达,提升学生“表达”素养;发展想象创造,提升学生“思维”素养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一、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基本要求

1、人文性要求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本来就具备历史人文特性,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响应核心素养要求,将学科人文性合理化渗透于知识当中,教授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将人文性内化于心,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形成高尚的人格修养和个人情操。

2、综合性要求

在近年来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力求实现三维化目标,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找到科学规律,全方位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以综合提升。

3、多层性要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设计,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要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划分为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分点教学,随着年龄增长,高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更强,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也更为深入,以此来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性。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中,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也是一个叠加的进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1、注重品读表达,提升学生“表达”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故事教学法,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快速融入语文课堂学习中,既有助于锻炼学生聆听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例如:在教学《古诗三首》这一课时,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元日》《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古诗,故事教学法的开展便可针对《清明》这首古诗进行教学。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解这首古诗的内容背景。然后,在学生已学会这首古诗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便可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讲解,我相信你们已经知道《清明》这首古诗的内容背景,并了解到清明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那么,你们有谁知道《清明》这个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为纪念谁?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吗?”这时,学生的好奇心便会被充分激发,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学生、教师展开互动。学生:“老师,我们都没听说过有关清明的故事,您能为我们讲讲吗?”教师:“当然可以!”然后,教师便可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解关于《清明》的小故事。在故事讲解结束后,小学语文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一场主题讨论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积极讨论故事中屈原的人生历程,并发挥自身想象力,想象如果自己是屈原,自己会怎么做?等等。这种教学模式既提升学生表达素养,又促进学生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2、发展想象创造,提升学生“思维”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创造,提升学生的“思维”核心素养,可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打破语言的牢笼,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在语言的思考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自主性。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展开教学时,还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获取正确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实现了将所学知识吸收内化,并在思考问题时逐步形成敏锐、深刻的思维品质,进而实现对学生思维核心素养的培育。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这一课时,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疑问:“书中的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然后教师便可根据学生这一疑问进行启发:“兔子为什么会自己撞到大树,并直接折颈而死?”学生:“可能后面有其他动物在追赶兔子,兔子跑得很着急,又不小心撞到树上,力道因跑步速度难以控制,所以便直接撞死了!”教师:“那么农夫为什么不想农忙劳作,而想在那里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学生:“因为他想不劳而获!”这样一来,小学语文教师既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价值,并根据其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还实现就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发生思维碰撞,产生新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品读表达,适当借助故事教学法,提升学生“表达”素养和发展想象创造,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在思考中逐步提升自身的“思维”素养,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爱芽.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初探[J].才智,读与写·中旬刊,2020(10).
    [2] 黄立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