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排痰在气管切开患者拔管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机械排痰在气管切开患者拔管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李娜

普洱市人民医院665000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排痰在气管切开患者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时间:于2023年10月,截至2024年10月,纳入56例气管切开患者开展调研。随机化分对照组、观察组,各包含28例样本。对照组予以拔管时运用常规的手叩背帮助排痰,观察组予以机械排痰,分组探究排痰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排痰效果更优,拔管成功率96.43%,对照组成功率75.00%,结果比较P<0.05。结论:在气管切开患者拔管中,实施机械排痰,有助于优化排痰效果,进而提高拔管的成功率。

关键词:机械排痰;气管切开;拔管;排痰效果

气管切开是一种在特定医疗状况下为保障患者呼吸功能而采取的必要手段,这些患者往往由于多种严重的疾病或损伤,导致自身呼吸功能受到极大的影响,气管切开成为维持生命和改善呼吸的重要途径。但是气管切开后,患者的呼吸道结构发生改变,正常的呼吸道生理功能受到显著影响,增加了呼吸道黏膜干燥、受损的风险,也更容易使细菌、灰尘等有害物质直接进入肺部,且气管切开还会改变呼吸气流的动力学,导致咳嗽反射减弱,患者自主咳痰能力明显下降,痰液容易积聚在气道内。而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时,不仅需要满足多项生理指标,气道的通畅性也至关重要,但是由于气管切开对呼吸道功能的影响,要达到这些拔管条件并非易事,患者可能因痰液排出不畅,导致肺部感染难以控制,进而影响呼吸功能的恢复,延长拔管的时间,甚至可能导致拔管失败。所以加强有效的排痰护理,帮助患者顺利拔管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研究针对机械排痰的干预效果展开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时间:于2023年10月,截至2024年10月,纳入56例气管切开患者开展调研。随机化分对照组、观察组,各包含28例样本。对照组有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26岁~72岁,均值为(42.36±10.26)岁;观察组有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28岁~74岁,均值为(43.18±10.45)岁。2组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拔管时运用常规的手叩背帮助排痰,观察组实施机械排痰:(1)排痰前:医护人员必须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患者评估,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评估患者的痰液性状;选用适合气管切开患者的机械排痰设备,可选择振动排痰机,在使用前,要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查其电源是否正常、振动频率和强度调节功能是否完好等,对于排痰机的配件,要选择合适的型号,以适应患者的体型和气管切开部位。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清洁的环境,温度一般在22 - 24℃,相对湿度50% - 60%,有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出,并且要保证操作空间足够大,以便医护人员能够方便地操作设备并照顾患者。

(2)排痰中:将患者置于侧卧位或半卧位,侧卧位时,可在患者背部垫上软枕,以保持身体的稳定和舒适;半卧位时,床头应抬高30 - 45°,有利于痰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向大气道,便于排出。根据患者的痰液性状和耐受程度来设置机械排痰设备的参数,如果痰液较为黏稠,可适当提高振动频率和强度,但要注意不能超过患者的耐受范围,对于年老体弱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初始振动频率可设置在10 - 15HZ,强度在1 - 2档,然后根据患者的反应进行调整。

(3)排痰后: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痰液的排出量、颜色和性状,如果痰液排出量明显增多,颜色正常且由黏稠变得稀薄,说明机械排痰效果较好;如果痰液颜色异常,痰液变为黄色或绿色,可能提示患者存在感染加重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和处理;护理人员还需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是否顺畅、是否有呼吸困难加重的情况、患者的舒适度等,若患者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或发绀等情况,可能是机械排痰过程中对患者造成了不良影响,应通过给予氧气吸入、调整患者体位等措施,帮助改善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排痰的量,吸痰的时间和次数以及拔管的成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6.0软件对于研究涉及的数据进行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实施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通过“”实施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明显意义。

2结果

2.1排痰效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排痰效果更优,拔管成功率96.43%,对照组成功率75.00%,结果比较P<0.05。

表 1对比两组排痰效果(±s)

组别

例数

排痰量(ml/d)

吸痰时间(h/d)

吸痰次数(次/d)

拔管成功率(%)

对照组

28

32.51±5.93

1.42±0.21

17.08±2.57

21(75.00)

观察组

28

24.57±4.86

2.09±0.32

20.46±3.13

27(96.43)

T/X2

-

5.4798

9.2626

4.4162

5.2500

P

-

0.0000

0.0000

0.0033

0.0219

3讨论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多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气道梗阻、呼吸功能障碍等危急情况,然而当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并达到拔管指征时,患者的气道状况需要达到理想状态,以确保拔管后的呼吸顺畅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气管切开患者而言,由于气道生理结构的改变以及疾病本身的影响,痰液往往难以通过患者自身的咳嗽反射有效排出,采用机械排痰设备通过特定的振动频率和压力,能够深入气道各个角落,松动痰液并促使其排出,痰液中的细菌等病原体还可能滋生繁殖,导致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而机械排痰可以有效地降低这些风险,为拔管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气道环境。拔管前,患者的呼吸功能往往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应用机械排痰通过清除痰液,能够有效的减轻气道的阻塞程度,使得气道更加通畅,不仅有利于气体的交换,提高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还能够增强患者呼吸肌的功能锻炼,当气道通畅时,患者呼吸肌在进行呼吸运动时所承受的阻力减小,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其功能,而良好的呼吸功能还能够减少拔管后呼吸窘迫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气管切开患者拔管中,实施机械排痰,有助于优化排痰效果,进而提高拔管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钱颖.坐位排痰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早期拔管中的评估应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28):80-8

[2]林丽蓉,刘刚.氧合雾化联合高频振动排痰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8(9):1313-1317

[3]刘小燕,袁晓红,钟菁. 雾化吸入联合机械辅助排痰在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4,30(10):103-10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