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朱立伟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300450

摘要: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作用愈发显著。本文深度剖析了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多元影响因素,涵盖人员、技术、材料、环境等维度,并针对这些因素精心制定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目的在于全方位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准,切实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助力建筑行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稳步迈进。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前言:建筑工程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环节和参与方。建筑工程管理通过科学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确保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有效的工程管理能够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然而,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深入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一)人员因素

管理人员素质:管理人员作为工程管理的核心主体,其专业知识储备是否充足、管理能力的高低以及责任心的强弱,都直接左右着管理水平的优劣。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管理人员并未接受过系统全面的管理知识教育,也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常常出现沟通不畅、协调不力的状况,严重制约了工程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施工人员技能:施工人员是工程建设的直接实施者,他们的技能水平高低与工作态度好坏,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有相当一部分施工人员并未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在施工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行为,这些不规范操作极易引发质量问题,甚至可能导致安全事故。

(二)技术因素

施工技术水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先进的施工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工程质量与施工效率。但部分建筑企业由于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不足,研发投入有限,导致技术创新能力匮乏,这不仅增加了施工成本,还延长了施工周期。

技术管理体系:一套完善健全的技术管理体系,是确保施工技术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然而,一些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尚未建立起系统全面的技术管理规章制度,未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无法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三)材料因素

材料质量:建筑材料是工程建设得以开展的物质根基,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关乎工程质量的高低。当前市场上建筑材料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企业为了压缩成本,在材料采购环节选择价格低廉但质量不合格的材料。

材料供应与管理:材料供应是否及时,对工程进度有着直接影响。若材料供应出现中断,施工人员将被迫停工等待,导致工程进度延误。此外,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受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材料价格波动较大,这也给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

(四)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建筑工程施工极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恶劣的天气条件,如暴雨天气可能导致施工现场积水,影响地基施工质量;大风天气会增加高空作业的危险性,甚至可能吹倒脚手架等临时设施,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社会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周边居民、政府部门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粉尘等污染,容易引发周边居民的不满与投诉,一旦居民投诉,施工方可能需要暂停施工进行整改,从而影响工程正常施工进度。

二、降低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人员管理

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建筑企业应高度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涵盖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等多方面知识的培训课程,邀请行业内资深专家进行授课,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积极鼓励管理人员参加各类行业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分享经验、交流心得,拓宽视野,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

提高施工人员技能:在施工人员入职前,加强岗前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不仅包括施工技术规范、操作流程,还涵盖安全知识教育等。培训结束后,严格进行技能考核,只有考核合格的施工人员才能正式上岗作业。对于电工、焊工等特殊工种,必须要求其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才能上岗。企业可与职业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由职业院校为企业定向输送具备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施工人员。

(二)强化技术管理

提升施工技术水平:建筑企业应加大在技术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门的技术研发部门,鼓励技术人员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同时,主动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针对建筑工程中的技术难题进行联合攻关。在新技术应用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专项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新技术的操作要点,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技术管理工作中的职责。规范技术交底流程,要求技术人员在交底时,详细说明施工技术要求、质量标准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形成书面记录。加强技术复核工作,对关键工序、重要部位的施工技术参数进行严格复核,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建立健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文件、图纸、变更通知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保存,便于后续查阅与追溯。

(三)严格材料管理

确保材料质量:建立严格规范的材料采购制度,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优先选择那些信誉良好、具有稳定生产能力和质量保证体系的供应商。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加强对采购环节的监督,要求采购人员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采购。建立完善的材料检验制度,对进场的每一批材料都要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材料的规格、型号、性能指标等。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坚决予以退场处理,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从源头上保障工程质量。

优化材料供应与管理: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和施工实际需求,制定详细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精确计算出每个阶段所需材料的种类、数量以及采购时间,确保材料供应及时且不会造成积压浪费。建立材料成本控制机制,安排专人对材料采购价格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招标、询价、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等方式,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四)应对环境因素

应对自然环境影响:在工程施工前,组织专业的地质勘察团队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获取准确的地质数据,并结合当地气象部门的历史气象资料,对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进行预测分析。根据勘察和预测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在遇到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及时调整施工进度,暂停危险作业,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加固临时设施、设置排水系统等,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

应对社会环境影响:主动加强与周边居民的沟通交流,定期召开居民座谈会,及时了解居民对施工的意见和诉求。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选用低噪音的施工设备、设置隔音屏障降低施工噪音;在施工现场设置防尘网、定期洒水降尘等。积极与政府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安排专人关注政策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工程建设方案与管理措施,确保工程建设完全符合政策要求。

结论:

建筑工程管理受到人员、技术、材料、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为切实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建筑企业务必充分重视这些影响因素,精准施策。通过加强人员管理,强化技术管理,严格材料管理,积极应对环境因素,切实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提升工程建设效益,推动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优质的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1]黄金鑫.浅析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建筑·建材·装饰,2025(1):19-21.

[2]张坤.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江苏建材,2024(1):151-152.

[3]孙卫军.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建筑·建材·装饰,2023(9):76-78.

[4]杨欣.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砖瓦世界,2024(21):211-213.

[5]杨凡.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控制对策[J].建筑·建材·装饰,2024(24):61-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