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教学的孤独症儿童唱游律动课教学策略——以月主题《夏天来了》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基于主题教学的孤独症儿童唱游律动课教学策略——以月主题《夏天来了》为例

李昭露

福建省惠安特殊教育学校362100

摘要孤独症学生在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行为模式上存在特殊需求。唱游律动课堂是一种结合音乐、舞蹈和身体运动的教学活动,对孤独症学生的语言、社交、认知能力、感知觉运动等方面的发展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主题教学的应用,更是为孤独症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结构化和连贯性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孤独症 主题教学 唱游与律动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孤独症儿童的特殊需求

孤独症儿童存在社交障碍、沟通障碍、行为刻板等问题,而唱游律动课程通过音乐与身体动作的结合,能够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促进其在语言、社交、注意力等方面的改善,因此在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中具有重要价值。

(二)主题教学的优势

主题教学能够将知识和技能整合在一个具体的主题情境中,使孤独症儿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唱游律动课中运用主题教学,可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连贯性,更好地吸引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二、主题教学在唱游律动课堂的应用

在孤独症学生的唱游律动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主题,如“动物世界”、“可爱的春天”等。通过这些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与主题相关的歌曲、舞蹈和游戏,同时融入生活技能的培养,如自我照顾、安全意识等。以下将以月主题《夏天来了》为例,遵循简单歌谣-短幅儿歌-中幅儿歌-整合学习的难度递进形式设计相关唱游律动内容。结合当下具体的季节,最真实的情境,让孤独症学生既能在该主题下有充分的时间了解夏天,又能以亲身的感受去体验,进行连贯性、结构化的学习,更加深刻、具体地感知夏天的特点。

(一)第一周内容:简单歌谣《夏天到》

该歌谣简单有趣,郎朗上口,学生能通过此歌谣了解夏天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物品,初步了解夏天的特点。

1.具体歌词:夏天到,太阳照。知了热得吱吱叫,吱吱吱吱叫。夏天到,西瓜甜,小小青蛙呱呱跳,呱呱呱呱跳。

2.20240808094209
动态图谱(自制):

(二)第二周内容:夏日

1.具体歌词:知了知了叫,小狗睡大觉。大树撑绿伞,我戴凉草帽。扇子摇啊摇,夏天已来到。(唱)知了知了叫,小狗睡大觉。大树撑绿伞,我戴凉草帽。扇子摇啊摇,夏天已来到。(说唱)

2.动态图谱(自制):

20240809110947

(三)第三周内容:《夏天的雷雨》。以该内容为例,进行完整的教学设计,此后儿歌都可以依循该教学流程进行教学。注明:本教学设计为该首儿歌完整的教学流程,教师要依据本班学生的学生程度进行教学课时以及教学进度的安排。

1.具体歌词: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天空中轰隆隆,什么声音响?天空中哗啦啦,什么落下来?小朋友请你快快想一想。一闪闪一闪闪,天上闪电亮。轰隆隆轰隆隆,打雷声音响。哗啦啦哗啦啦,

大雨落下来。告诉你这是夏天的雷雨。

  1. 相应图谱

(图源希沃白板https://13.r302.cc/kaKgXmL?platform=enpc&channel=copylink)

20240809111315

(四)第四周内容:整合复习,分层展示

最后一周的学习进行儿歌整合复习,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提供展示的机会。

三、教学实施策略

(一)根据班级学生程度,决定主题教学进度

根据月主题设置的相应唱游律动内容适用于中低年段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根据不同班级的情况以及学生程度,自行决定选取的内容以及该内容授课的时间。例如低年级的孤独症学生可以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学习关于该主题的两首儿歌。而后在下阶段循环至此主题时,在复习之前学习过的儿歌基础上,进行剩余儿歌的学习,从而进行螺旋式上升学习,防止歌曲遗忘。

(二)善用视觉提示策略,降低歌曲学习难度

孤独症学生对繁琐的文字不能理解且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但在对图片的视觉信息处理方面通常具有优势,因此视觉辅助工具在唱游律动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一个月的主题活动下,所运用的图片以及事物会有部分相似,这也加深学生对事物以及歌词的识记印象。

1.视频与图谱

视频、图谱是唱游律动课堂必不可少的元素。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图谱时,图片要符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重点突出歌词的事物,清晰明了,尽量避免使用复杂、有多种事物集合的图片,这样会增加干扰,不利于孤独症学生进行图像信息处理。

2.视觉提示卡

孤独症学生在进行某些唱游律动活动时,例如节奏拍打、乐器打击等,对一些规则或动作较难理解。此时,为他们提供视觉提示卡,不仅能在课堂过程中进行提示和调整,还能够帮助部分学生实现一步步的辅助退缩,有助于他们进行不同任务的转换以及学习。

(三)设置多种音乐形式,丰富主题教学内容

孤独症学生识记旋律和歌词的速度慢、保持时间短,所以要让他们独立演唱一首歌,其实就是多重复、多练习,而主题教学的应用就能给予他们足够、密集的刺激。但单一反复的形式会让孤独症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教师在进行主题教学时,应该在此歌曲背景下设置多种音乐形式,例如节奏训练、身体律动、奥尔夫乐器、音乐游戏、情境创设等

形式多样,重复也会有乐趣,学生在不断聆听、参与、感知中自然轻松地识记歌词、理解歌词并学会演唱歌曲。

同时教师也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视频分析表演舞台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需求

(四)融入生活知识进行主题情感教育

孤独症学生理解能力差,所以情感以及安全教育需要直观、反复。在月主题活动下,教师可以在轻松愉快的唱游律动课中,通过图片、步骤图等融入一些简单的生活教育。例如在《夏天到了》这一月主题中,教师可以结合歌词或其中的一些自然景象,通过水、帽子、太阳伞、短袖等图片,进行选择合适衣物、多喝水等“自我照顾”教育以及夏日防暑、防雷电等“安全意识”的教育。利用一个月的主题教学,将其渗透到每节唱游律动课中,匹配当下的真实生活情境付诸实践,让孤独症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知道相关生活知识。

四、结论与展望

主题教学在孤独症学生的唱游律动课堂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持续的教学研究,我们可以为孤独症学生提供更加有效和连贯的学习体验,更加足够的学习时间,帮助他们在社交、情感和认知等方面取得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可以探索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辅助主题教学的实施,为孤独症儿童创造更加丰富、生动的学习情境,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参考文献

[1]李芬芳.自闭症儿童开展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本文为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二批)课题“中低年段孤独症儿童主题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QG1452-139)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