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第三十四中学 266000
摘要:新媒体时代智能技术的革新正催化传播场域的深层变革,当现代德育体系与数字文明加速融合之际,教育工作者正经历着价值传导模式的结构性重塑。在5G技术支撑的虚实共生环境中,信息交互形态的颠覆性改变既对育人主体提出多维考验,也为德育创新开辟了前所未有的空间。
关键词:新媒体;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路径
引言
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探讨德育新路径。尝试结合实际案例及新媒体特点提出"平台-资源-方法"三维赋能,创新优化德育方法、丰富德育内容。德育工作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尤为重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和学生德育的主要实施者,肩负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随着新媒体技术在教育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班主任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德育工作路径。
一、新媒体环境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面临的挑战
1.技术革命与德育范式的代际认知鸿沟
在Z世代成为中学生主体的当下,传统德育的单向灌输模式与新媒体时代成长的学生多维认知方式产生结构性矛盾。班主任作为德育首席实施者,正面临从知识传授者向新型导师转型的迫切需求。新媒体环境下班主任面临信息过载的问题,学生接触到各种信息,真假难辨,班主任需要帮助学生辨别,抽样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初中生曾接触不良信息,其中网络暴力、消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位列前三,还有虚假及色情等不良内容。例如,一些短视频平台上存在宣扬负面价值观的视频,学生缺乏辨别能力,班主任由于网络数字素养断层、跨平台协同管理困难等因素难以对学生接触到的所有信息进行筛选和监管。
2. 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学生的观念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而变的更加活跃和复杂。价值观可能更开放,他们受到网络文化、流行趋势等影响,容易受网红或流行文化影响,出现价值观偏差。以追星现象为例,部分学生过度沉迷于偶像,甚至为了追星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忽视了学业和自身品德修养的提升。在自我表达方面,学生更愿意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甚至过度追求关注。在社交方面,虚拟社交可能影响现实中的交往,甚至出现网络欺凌问题。班主任传统的德育观念和方法难以适应学生思想的快速变化,导致班主任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实效性较低。相关数据显示仅半数以下的班主任在新媒体应用能力测评中能达到教育信息化2.0要求。
(二)现存问题
1. 德育方式陈旧:部分初中班主任仍采用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方式,依赖班会、课堂讲解等形式进行道德教育。传统主题班会参与度并不高,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习惯了生动、直观的信息获取方式,传统的德育方式显得枯燥乏味。而短视频平台德育相关内容日均播放量可达2.7亿次。教育场域与生活场域的数字鸿沟,导致大部分的德育效果在非在校场景中消解。
2. 新媒体运用不足:虽然新媒体技术已广泛普及,但一些班主任对新媒体工具的了解和运用能力有限。他们不熟悉社交媒体的功能,不会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开展德育活动。如果德育工作能够结合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到网络安全教育中共同监督和指导学生的网络行为,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新媒体环境下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平台
1. 搭建班级新媒体交流平台:班主任可以创建班级微信群、QQ群,作为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在这些平台上,班主任可以及时发布学校通知、班级动态,分享德育资讯和优秀的道德故事。例如,每周定期在群里推送一篇关于品德修养的文章,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阅读文章后,在群里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发同学讨论,可以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2. 开展线上主题班会:借助腾讯会议、钉钉等在线会议平台,班主任可以开展线上主题班会。例如:“弘扬传统美德”的线上主题班会,班主任通过播放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视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资源
1. 整合网络优质资源:网络上有大量丰富的德育资源,如中国大学MOOC上的德育课程、央视网的公益广告、学习强国平台上的思政内容等。班主任可以筛选这些资源,将其融入到日常德育工作中。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班主任可以播放央视网的国庆阅兵视频,让学生感受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自豪。
2. 利用新媒体案例教学:新媒体上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热点事件,班主任可以将热点事件转化为德育教学的契机,通过沉浸式讨论促使学生理解:在数字化生存时代,安全防护能力很重要。比如,从明星受骗事件看青少年安全防护,班主任可借此案例,设计核心议题为"数字时代的生存智慧”的讨论主题,用适合学生的讨论形式,组织学生讨论自我保护和防欺骗意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构建"理性判断+技术防御+法律武器"的三重防护网。从而达到教育目标,例如认知层面:引导学生建立"信息-风险-法律"三维防护知识体系;行为层面:引导学生掌握"查、防、逃、报"四步应对策略。通过分析案例,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内涵,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三)方法
1. 互动式德育: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开展互动式德育活动。例如,在社交媒体上发起话题讨论,如“如何看待校园欺凌现象”,鼓励学生结合新媒体工具,比如制作短视频、情景剧等,发表自己的观点。班主任在讨论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进行引导和点评,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分享自己曾经目睹的校园欺凌事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班主任从信息甄别、网络安全、防诈骗策略、隐私保护、社交边界、危机应对、法律意识等多个方面组织讨论,帮助学生提升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2. 个性化德育:班主任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从而实施个性化的德育工作。对于关注社会热点的学生,提供有深度的时事评论和分析。例如,通过分析学生在班级群里的发言和参与讨论的情况,班主任发现某学生对环保问题很感兴趣,可以推荐他观看环保纪录片,并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环保社团,进一步培养他的社会责任感。
三、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实践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成效
(一)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通过创新德育工作路径,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在行为规范方面,学生更加遵守校规校纪,文明礼貌的行为增多。在价值观方面,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更加深入。
(二)改善师生关系
班主任的管理方式需要转变,传统的严厉管理可能不再适用,需要更灵活。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随时向班主任请教问题、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想法,班主任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给予关心和指导,大大改善师生间的关系。例:某同学因为学习压力大而产生厌学情绪,他在微信上向班主任倾诉自己的烦恼,班主任通过与他多次沟通,帮助他调整学习方法,缓解压力,帮助该同学重新找回学习的信心。
结束语:
新媒体环境为班主任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时代的德育工作不是简单的”堵“与“疏",而需要通过技术赋能实现价值引导。通过利用“平台-资源-方法"三维赋能,帮助班主任能够有效的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未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班主任应持续探索创新德育工作路径,实现班主任角色从传统的“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新时代的“数字生态架构师”,这种转型既回应了时代挑战,也开辟了德育创新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谭高.新媒体时代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J].教育前沿探索,2024 (2): 35 - 45.
[2]陈琳琳.基于新媒体的初中德育工作实践与思考[J].中学教育研究,2023 (3): 25 - 35.
[3]陈瑜婷.新媒体环境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与突破[J].教育实践与创新,2024 (1): 15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