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教育研究

谢月梅

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城东学校  526300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视觉信息充斥生活,培养学生视觉素养至关重要。文章深入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视觉素养教育的意义,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例,详细阐述培养学生视觉观察、理解、表达与创造等素养的策略,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助力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升视觉素养,增强对文本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视觉素养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信息爆炸的时代,图像、视频等视觉信息无处不在,成为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方式。视觉素养作为个体理解和运用视觉信息的能力,逐渐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任。将视觉素养教育融入小学语文人教版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审美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视觉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实践方法仍有待完善,因此深入研究视觉素养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一)助力文本理解

以课文《荷花》为例,文中对荷花形态的描写细腻生动,“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荷花不同形态的高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荷花的颜色、形状、姿态等细节。学生在观察视觉图像的过程中,能够将抽象的文字描述与直观的视觉形象相结合,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对荷花的描写,体会荷花的美,从而提升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生动有趣的视觉信息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教学《四季》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四季更替的动画视频,春天的万物复苏、夏天的烈日炎炎、秋天的金黄麦浪、冬天的银装素裹,这些丰富多彩的视觉画面能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三)培养审美与创造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在学习《观潮》时,教师通过播放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学生在欣赏这种视觉盛宴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绘画创作,将自己对大潮的理解通过画面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视觉表达与创造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过于注重字词教学、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认为视觉素养教育并非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很少主动运用视觉素材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学生缺乏系统的视觉素养培养。例如,在一些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仅进行简单的诗意讲解和背诵要求,而忽略了通过展示相关的古画、动画等视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境。

(二)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

虽然现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学校已广泛普及,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对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以《松鼠》一课为例,教材配套有松鼠的图片资料,教师本可以利用这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松鼠的外形特点,然而部分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看一眼图片,没有深入挖掘图片所蕴含的信息,也没有借助图片开展更多的教学活动,浪费了宝贵的视觉教学资源。

(三)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教育的方法较为单一。多数教师只是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来辅助教学,缺乏对学生视觉观察、分析、表达等能力的系统训练。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播放了相关的电影片段,但在播放后没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没有引导学生从视觉内容中提取关键信息,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视觉素养。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教育的培养策略

(一)强化教师视觉素养意识与能力

学校应定期组织针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视觉素养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讲解视觉素养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例如,开展如何利用图像、视频等资源进行语文教学的专题讲座,培训教师掌握图片处理、视频剪辑等技术,以便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合适的视觉素材。同时,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运用视觉素养教育理念,将视觉素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如在教授《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自己制作三国时期战船、军队部署等相关的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中的场景,提升教学效果。

(二)充分利用教材与多媒体资源

1、深入挖掘教材视觉资源

教师要认真研究人教版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图表等视觉资源。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教材中有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插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分析不同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内容,锻炼学生的视觉观察与表达能力。

2、合理运用多媒体资源拓展教学

除了教材自带的视觉资源,教师还应借助多媒体技术,拓展教学资源。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西沙群岛美丽的海底世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和景色优美。在播放视频过程中,教师适时暂停,提问学生看到了哪些生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和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视觉素养

1、视觉观察训练

教师可以设计专门的视觉观察活动。在学习《翠鸟》一课时,教师展示翠鸟的高清图片,让学生分组观察翠鸟的外形,从头部到脚部,依次描述翠鸟的颜色、羽毛形状、嘴巴和爪子的特点。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2、视觉分析与讨论

组织学生对视觉素材进行分析讨论。在学习《将相和》时,教师播放相关的历史剧片段,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蔺相如和廉颇在剧中的表现,从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提升学生对视觉信息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3、视觉表达与创作

鼓励学生进行视觉表达与创作。在学习完《美丽的小兴安岭》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绘制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手抄报,或者用黏土制作小兴安岭的立体模型。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视觉创造能力和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结束语

视觉素养教育在小学语文人教版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它能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新的活力和提升空间。尽管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强化教师意识与能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以及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视觉素养。随着教育工作者对视觉素养教育的不断重视与深入探索,相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教育将不断完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鑫丽.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24 (12):45-48.

[2]王成.基于视觉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3 (09):56-59.

[3]孙元湖.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教育的融入[J].语文建设,2024 (05):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