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聚焦于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的创新实践探索。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传统分散式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研究通过文献梳理、教学实验、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构建了包括模式优化、资源整合、情境创设和评价完善四个维度的教学策略体系。实践表明,大单元教学策略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思维和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内在联系的建立。研究成果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参考,对推动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教学策略
1优化教学模式设计
大单元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打破传统分散式教学结构,构建知识网络化的学习路径。大单元教学将相关联的数学概念、原理和技能整合成有机联系的整体,使学习内容呈现系统性和连贯性[1]。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关注知识结构的梳理与重构。以"分数"大单元为例,可将分数的概念、意义、比较、运算等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呈现内容间的逻辑关联。通过绘制概念图谱,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节点间的联系,形成系统化认知结构。概念图谱不仅展现概念的层级关系,还反映概念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对分数的理解更加深入全面。
学习进程安排需体现螺旋上升的特点。教师可设计"基础-深化-提升"的学习层次,让学生在不断循环和反思中构建知识体系。以"图形与几何"大单元为例,从直观认识图形开始,逐步深入到图形的性质探究,最终达到图形变换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学习进程使知识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教学策略的选择需多样化且灵活运用。问题导向学习策略将真实问题作为学习起点,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实施解决和结果评价的完整过程。合作探究策略通过小组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个性化学习策略则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提供差异化的学习任务和支持。
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显著。学生在连贯性学习中更容易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学生参与度提高,学习动机增强。与传统模式相比,大单元教学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深入思考问题,培养深度学习和迁移应用能力。
2整合学习资源应用
学习资源的整合应用是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支撑。教师需全面整合教材资源、数字资源和生活资源,构建丰富多元的资源环境,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教材资源的重组与拓展是基础工作。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整合,打破传统的章节界限,按照内容的内在联系重新组织教学内容[2]。以“统计与概率”大单元为例,可将分散在不同年级中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概率初步等内容进行系统整合,形成完整的统计思维培养体系。教师还可补充拓展性资料,丰富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至关重要。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微课、数学软件等技术手段,创设真实情境,呈现抽象概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动态几何软件能直观展示图形变换过程;数学游戏可将枯燥的计算训练变为有趣的挑战;学习平台则提供了个性化学习和即时反馈的机会。技术的应用使学习资源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学习体验更加丰富。生活资源的挖掘与引入能增强数学的实用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购物计算、路线规划、数据分析等生活实例都是极好的教学资源。这类资源不仅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社区资源的开发也不容忽视。校外参观、专家讲座、数学竞赛等活动拓展了学习空间,丰富了学习经历。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数学应用的广阔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资源整合需注重系统性和适切性。所选资源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并能形成系统的资源支持体系。合理的资源配置能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3创设数学情境体验
数学情境的创设是大单元教学的核心环节。精心设计的情境能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深度思考,促进知识迁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理解。情境设计应遵循真实性原则。真实的生活场景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超市购物”情境可用于整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种植实验”情境适合研究比例关系;“建筑设计”情境则能应用于几何学习。这些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
问题情境的设计需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适度的挑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和探究精神。开放性问题则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可能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以“测量”大单元为例,可设计"如何测量操场的面积"这一开放性问题,学生可采用直接测量、分割组合、数形结合等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情境创设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教师可设计贯穿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性情境,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校园规划"这一情境可综合运用测量、几何、统计等多方面知识;"环保调查"情境则可结合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和比例计算等内容。这类综合性情境不仅促进了知识整合,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情境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动手操作、实地调查、模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获得直接经验。测量活动让学生感受单位换算的必要性;折纸活动使几何概念变得具体可触;数据调查则培养了统计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些亲身体验帮助学生构建了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互动交流是情境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互评互学等形式促进了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共享。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分享自己的解题策略,还能借鉴他人的思路方法,拓展思维视野。教师应创造宽松、平等的交流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勇于质疑,善于倾听。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情境的创设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发展。
5结语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创新是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通过优化教学模式设计、整合学习资源应用、创设数学情境体验和完善评价体系机制,构建了系统完整的大单元教学策略体系。大单元教学突破了传统碎片化教学的局限,强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理解和系统把握。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为大单元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多彩。真实有效的情境体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建构数学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则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保障机制。大单元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策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学校条件、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不断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黄芳.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读写算,2025,(07):73-75.
[2]崔伟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探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5,(02):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