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研究——以高中音乐学科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研究——以高中音乐学科为例

吴彤

肇庆市高要区第一中学

邮编:526100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音乐是德育、美育重要载体,当前的教育地位得到显著提高。音乐是一门以情感为基础、以美育为目的的艺术作品,它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思想性。在音乐中加强德育渗透,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熏陶和美感。音乐教学期间,德育的有效渗透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能力全面的优质人才。基于此,本文根据德育与高中音乐学科融合策略予以分析。

关键词:高中音乐;德育;培养

前言:高中音乐学科与德育的融合是学生开展艺术鉴赏、畅游美育空间、提升核心素养的平台,能够帮助学生接受音乐熏陶、放飞艺术畅想、悦纳人文教育。通过这种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获得高品质的音乐作品、艺术滋养和美育教化,进一步提升核心素养。

一、德育与高中音乐学科融合的意义

1)音乐教育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它能够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其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音乐作品中蕴含的爱国情感、民族精神、人文关怀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可以在欣赏和创作音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核心,通过多种手段丰富音乐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对音乐知识有所清晰地了解。学生音乐学习主动性也会更好地得到提高。

2)音乐课程作为重要的德育教育内容,可以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灵体验,使其在高效的音乐课堂中展现较强的欣赏能力。音乐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通过德育与高中音乐学科融合,能够让学生系统地学习音乐知识,避免出现以往的分散教学,从而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同时形成完整的音乐体系。德育与高中音乐学科融合可以帮助教师将不同音乐知识和技能整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内涵,掌握音乐技能的运用方式。

3)在学科知识的学习层面,教师可以通过对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乐器演奏技巧等内容的传授,帮助学生掌握其必需的音乐知识技能。在认知能力的培养层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作品欣赏、对比、总结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感知、想象能力,进而提升认知能力。在情感态度的塑造方面,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音乐创作、音乐情境表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情感交流和人际沟通能力,塑造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体悟人生[1]

二、德育与高中音乐学科融合策略

(一)以主体表现推进音乐教学

音乐作品是高中音乐教学中最核心的资源之一。教师可以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涵盖不同风格、时期和流派,让学生通过欣赏这些作品,了解高中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音乐作品的演唱、演奏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音乐的表现力和魅力,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多媒体资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音乐作品的背景资料、创作背景、演奏特点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可以生动形象地呈现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同时,多媒体资源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音乐学习空间,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场景再现是高中音乐教学中一种生动有趣的资源整合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模拟音乐演出现场、音乐创作过程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比如,在“民乐篇”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中花六板》《娱乐升平》等音乐作品,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通过合理利用音乐作品、多媒体和场景再现等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水平,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为其未来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

(二)优化教学设计

德育与高中音乐学科融合是整个高中音乐教学体系中重要一环。在设计课程时,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既要符合课程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帮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德育与高中音乐学科融合,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比如,在“民歌篇”教学中,学生能够欣赏到《澧水船夫号》《脚夫调》《弥渡山歌》《姑苏风光》《孟姜女》等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素养。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歌曲背后的时代和创作故事,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和精神。为了更深层次地理解,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作业,比如让学生搜集能够体现特定地区和民族特色的图片,例如桂林的山水风光、壮族的节日庆祝场景,或是独具特色的民族乐器等,以此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美好的认识和渴望,还可以增强其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和认知,在课堂上创造特别的教学场景,旨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鼓励他们重视并参与到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同时,通过引入关于民族文化保护和民族音乐发展的讨论,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为文化和音乐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增强音乐情感体验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投入程度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包括作曲家的生平、创作背景、音乐灵感等。通过了解音乐的背后故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增加兴趣。

例如,在“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始教学时可以向学生讲述“中国音乐”背后的故事和历史,以此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中国音乐”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中国音乐”的视频演出,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中国音乐的独特之处。这种视听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加投入,增加其对“中国音乐”的兴趣。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表演中,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音乐,并培养他们的表演兴趣[3]

总结:综上所述,德育与高中音乐学科融合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高中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德育与高中音乐学科融合,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音乐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同时,德育与高中音乐学科融合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基础创新高中音乐教学形式,为学生音乐知识的学习提供有利条件,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田咏媛.立德树人视角下高中音乐教学之路探究[J].成才之路,2024,(05):97-100.

[2]孙卫民.德艺融合视域下高中音乐教育的实践[J].天津教育,2024,(36):137-139.

[3]许彦彬.课程思政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施探究[J].新智慧,2024,(2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