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320116198805072413
徐州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摘要:在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大批采用了EPC(设计 - 采购 - 施工)总承包模式,但在开展对该工程造价的管控事宜时,依旧碰到一系列挑战,本文开篇对EPC项目工程造价管控的理论基础展开了研讨,囊括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及全面造价管理要素,然后找出当前EPC项目在前期估算、设计优化、采购控制和施工监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处理好这些难题,采取强化前期可行性研究、优化设计方案、健全采购策略以及落实全过程动态成本管理等途径,以此增进EPC项目工程造价管控的效率及精准度,保障项目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EPC项目;工程造价;管控策略
引言
伴随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EPC总承包模式凭借自身具备的高效整合资源、缩短工期等有利方面,慢慢发展为工程建设的主流模式,与EPC项目相关的工程造价管控工作仍存在诸多难题,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并阻碍其可持续发展,作为项目管理里的关键环节,含有对工程造价的管控,直接跟项目的成本控制与投资回报有一定联系,EPC项目在前期估算、设计优化、采购把控以及施工监测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引起造价估算出现失误、成本控制工作绩效较差等问题。
1. EPC项目工程造价管控的理论基础
EPC(设计采购施工)项目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理论基础覆盖了多个核心领域。根据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我们既要重视工程在建设阶段所付出的代价,同时也需要综合考虑工程前决策,设计,建设到运营维护再到工程报废各个阶段所付出的费用,使工程总体成本达到最优。价值工程理论注重在确保项目功能实现的同时,从项目功能与成本的分析中找出最优的价值比以避免无谓的费用支出。成本效益分析理论需要对项目各环节中成本投入和预期效益进行权衡,以保证资源得到有效使用。
2. EPC项目工程造价管控存在的问题
2.1 前期阶段造价估算不准确
EPC项目初期造价估算不准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是工程基础资料的搜集通常不够全面详细,比如工程所在地地质条件,周围环境等资料把握不足,造成工程建设困难以及所需要资源预估出现偏差。另一方面估算依据不科学、不合理,一些估算人员倚重陈旧的定额标准、指标,没有充分考虑市场动态、新技术应用等。工程前期决策随意性大,部分建设单位经常调整工程功能定位及标准,使原有估算丧失可靠性。另外,对于工程可能存在的风险评估不充分,例如政策变化,不可抗力等等因素都没有在预估时留足风险费用,导致实际造价超过预估,从而影响了工程资金规划与成本控制。
2.2 设计阶段优化不足,方案经济性欠佳
EPC项目设计阶段存在优化不到位和方案经济性差等问题。设计人员通常比较注重技术层面是否可行,而对于工程造价重视程度不足。缺少多方案比选设计方案,成本降低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在建筑结构选型中,由于对安全可靠的追求,也许会忽视较为经济、合理的选择。设计和施工之间联系不密切,设计人员对于施工现场实际状况认识有限,使得设计方案很难落实到施工中或者需经常更改,加大了附加成本。另外限额设计执行不力,未严格执行造价目标,使设计成果经济性大大降低。
2.3 采购阶段价格控制不严
EPC项目采购环节中普遍存在价格控制松懈现象。一是采购计划编制不合理,物资需求时间与数量掌握不准,就会使采购提前而出现资金闲置现象,或者采购太晚而影响施工进度又加大了采购成本。二是在供应商选择上没有进行足够的市场调研与全面评价,会因为选择到价格虚高或者品质不稳定供应商加大成本风险。采购时,没有行之有效的价格谈判策略以及没有同供应商取得最佳价格及条款。另外,采购合同管理混乱,合同条款对于价格的调整,质量的保证等重点内容的规定不清,当市场价格出现波动时易引起争议,提高采购成本。
2.4 施工阶段成本监控不到位
EPC项目建设阶段成本监控不足,严重影响了工程造价得到有效管控。一方面是成本监控体系不健全、成本控制目标不明确、责任分工不到位,造成各个部门、各个人员不重视成本控制。施工期人工,材料和机械等成本要素动态变化追踪不够及时,不能及时发现成本偏差和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修正。如材料浪费严重、缺乏严格的材料领用与管理制度、造成材料成本预算外。另一方面工程变更管理不严,任意更改施工方案、设计图纸以及更改后成本核算、审批流程不够规范等问题,使更改成本很难得到精确的控制。另外,施工进度和成本之间缺乏关联分析,进度延误会造成额外人工,机械租赁以及其他成本增加,但是没有及时对成本做出预警及调整。
3. EPC项目工程造价管控策略
3.1 加强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提高造价估算精度
加强EPC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对提高造价估算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对项目的相关信息进行全方位和深入的搜集,这包括项目所处的自然环境、市场状况以及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以确保估算的准确性。我们组织了来自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例如造价师、工程师、经济师等,他们从各自的视角对项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采用科学估算方法与模型并结合同类工程实际资料,在充分考虑市场价格波动和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对工程成本进行了合理的预测。同时加强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识别与评价,制定风险应对措施以及估计时留有合理风险费用等。另外,还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可行性研究审核机制以反复验证并校正估算结果,保证估算结果科学可靠,从而为工程后续造价管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 优化设计方案,充分运用价值工程
优化EPC项目设计方案,充分利用价值工程对控制工程造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鼓励设计人员积极进行多方案比选工作,在确保工程功能与品质的基础上,从技术,经济和环境方面考虑,优选出最佳设计方案。本文介绍了价值工程的概念,系统地分析了项目的作用,理清了必要作用与不必要作用,杜绝了不必要成本支出。加强设计和施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得设计人员能够对施工工艺及现场实际状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使得设计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并减少了在施工中所发生的改动。实行限额设计,并依据工程的造价目标对设计指标进行合理分解,以保证设计在预算内完成。
3.3 完善采购策略,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
完善采购策略,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是对采购成本进行有效管控的重要环节。编制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并依据项目进度对物资需求进行精确预测,合理分配采购时间及数量以避免库存积压、缺货等问题。加大市场调研力度,充分掌握物资价格走势及供应商状况,扩大采购渠道并引进竞争机制,采取公开招标和竞争性谈判相结合的办法,筛选出具有较高性价比的供应商。建立并完善供应商的评价体系,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期,售后服务几个维度进行全面的评价并定期评价与甄别,淘汰不合格供应商并与优质供应商达成长期、稳定合作。
3.4 实施全过程动态成本管理
在EPC项目中推行全过程动态成本管理,是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管控的核心战略。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确定每个阶段,每个部门成本控制目标及职责,营造全员参与成本管理氛围。在工程实施中实时监测各成本要素变动情况,动态追踪分析人工,材料,机械各要素费用,发现费用偏差,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调整。要强化工程变更管理工作,严格履行变更审批手续,充分论证变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及时做好变更成本核算工作,保证变更费用处于可控制范围。加强施工进度及成本关联管理,对进度计划及成本计划进行比较分析,适时调整施工进度及资源配置,以免进度延误而增加费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EPC项目工程造价管控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系统工程,涉及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当前,EPC项目在造价估算、设计优化、采购控制和施工监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前期可行性研究、优化设计方案、完善采购策略和实施全过程动态成本管理等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EPC项目工程造价管控的效率和精度,还能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俞有龙.EPC项目绿化工程造价管控实务研究[J].建设监理,2024,(12):53-56.
[2]吴丽敏.EPC项目工程造价管控研究[J].福建建筑,2024,(11):148-150.
[3]赵琳.EPC项目土建工程造价及成本管控经验探析[J].福建建设科技,2023,(05):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