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锌硫矿矿石的选矿工艺优化与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铜锌硫矿矿石的选矿工艺优化与效果分析

唐宏志

430181198504195519

摘要:在资源高效利用需求日增的当下,铜锌硫矿选矿工艺优化意义重大。本研究立足现有工艺困境,从矿石特性出发,通过深入剖析矿物组成、结构特征,梳理现有流程。经研发新型药剂制度、升级设备技术、创新工艺流程,实现选矿工艺全方位优化。优化后,精矿品质显著提升,回收率大幅提高,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丰收,为铜锌硫矿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铜锌硫矿;选矿工艺;优化;效果分析

引言

铜锌硫矿作为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电子、机械、建筑等诸多工业领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关键地位。然而,当前铜锌硫矿选矿工艺在矿物分离、回收率、精矿质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制约着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为突破这些瓶颈,提升行业竞争力,对铜锌硫矿选矿工艺进行深入优化研究刻不容缓。

一、铜锌硫矿矿石特性及现有选矿工艺分析

1.1 矿石矿物组成与结构特征

铜锌硫矿矿石成分复杂,主要矿物涵盖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等。其中,黄铜矿常呈他形粒状、半自形粒状分布于脉石矿物间,部分与闪锌矿、黄铁矿紧密共生。闪锌矿颜色多变,多以不规则粒状集合体产出,内部常包裹有黄铜矿、黄铁矿细粒。黄铁矿则多呈自形、半自形立方体或五角十二面体,其晶体结构完整程度影响着后续选矿流程中与其他矿物的解离难易度。矿石结构类型多样,包含浸染状结构、块状结构、交代结构等,复杂的结构使得矿物分离面临挑战,为选矿工艺设计增添了难度。

1.2 现有选矿工艺流程概述

现有选矿工艺多采用浮选法为主,先经破碎、磨矿工序将矿石粒度减小至合适范围,使目的矿物单体解离。随后进入浮选流程,通过添加捕收剂、起泡剂等药剂,依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实现矿物分离。通常先浮铜,获取铜精矿后,对尾矿进行锌硫分离,产出锌精矿与硫精矿。部分矿山会结合重选、磁选等辅助工艺,进一步提高矿物回收率与精矿质量。但整体流程受矿石性质波动影响较大,且各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导致选矿指标难以稳定在较高水平。

1.3 现有工艺存在的问题剖析

现有工艺在矿物分离方面,由于铜锌硫矿物可浮性相近,浮选过程中易出现互含现象,致使精矿品位不高。磨矿环节能耗高,且过度磨矿会造成矿物过粉碎,增加后续分选难度。药剂制度不合理,传统药剂选择性差,不仅药剂用量大,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设备老化、技术落后,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矿石性质,设备故障率高,维修成本大。工艺流程灵活性不足,面对不同时期开采的矿石性质变化,无法及时调整,导致选矿效果波动明显,资源浪费严重。

二、选矿工艺优化策略与实施

2.1 新型药剂制度的研发与应用

在铜锌硫矿选矿中,矿物间的分离难度极大,传统药剂难以满足需求。新型高效捕收剂的研发成为关键突破点。科研人员借助先进的分子模拟技术,对目标矿物表面活性位点进行精准定位,据此设计出含有特殊官能团的有机分子结构。例如,针对黄铜矿,合成出带有巯基和胺基的捕收剂,能在弱碱性矿浆环境下,选择性地吸附在黄铜矿表面,增强其疏水性,在用量仅为传统捕收剂一半的情况下,就能实现高效捕收。环保型起泡剂的研发也取得显著进展,采用可生物降解的表面活性剂为原料,不仅能有效降低起泡剂在尾矿水中的残留,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危害,还能优化泡沫的稳定性,使浮选过程中的气泡大小均匀、寿命适宜,大幅提升浮选速度。

2.2 设备升级与技术改进

磨矿环节是选矿能耗的 “大户”,引入新型高效节能球磨机刻不容缓。这种球磨机采用特殊的衬板设计,能减少钢球与衬板之间的无效碰撞,提高能量利用率,相较于传统球磨机,能耗可降低 20% - 30%。磨机内部的分级装置也得到优化,通过调整分级叶片的角度和间距,使磨矿产品粒度更加均匀,有效减少过粉碎现象。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加持更是如虎添翼,借助安装在磨机进出口、管道上的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矿石粒度、浓度、流量等数据,经智能算法分析后,自动调整磨机的给料速度、钢球添加量以及磨矿介质的配比,确保磨矿过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在浮选设备方面,新型浮选柱的应用效果显著。其独特的充气方式能产生微小且均匀的气泡,高气液比使得矿物与气泡的碰撞概率大幅增加,高富集比则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矿物的高效富集,使矿物浮选回收率提高 10% - 15%,精矿品位提升 5% - 8%。在线检测技术通过高精度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对浮选过程中的泡沫层厚度、颜色、矿物浓度等参数进行不间断监测,为操作人员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以便及时调整浮选工艺参数,保障浮选过程的稳定高效。

2.3 工艺流程的优化与创新

传统单一浮选流程在面对复杂多变的铜锌硫矿时,显得力不从心。阶段磨矿、阶段选别工艺的引入成为优化关键。在粗磨阶段,将矿石粒度控制在适宜范围,通过粗选作业,快速丢弃大量脉石矿物,这不仅减少了后续磨矿设备的负荷,降低能耗约 30% - 40%,还能避免有用矿物的过磨。对粗选得到的精矿进行再磨再选,进一步提高精矿的质量,使铜精矿品位提升更为显著。联合选矿工艺的运用充分发挥了不同选矿方法的优势。例如,对于磁性较强的部分矿物,先采用磁选法进行富集,再结合浮选进一步分离提纯;对于密度差异较大的矿物,通过重选初步分离后,再进入浮选流程,矿物回收率可提高 15% - 20%。智能化选矿流程模型的构建则实现了工艺流程的自适应调整。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收集大量不同时期、不同批次的矿石性质数据以及对应的选矿生产数据,建立数学模型。

三、选矿工艺优化后的效果评估

3.1 精矿品质提升分析

优化后,铜精矿品位显著提高,达到工业生产高品位精矿标准。杂质含量明显降低,有害元素如砷、铅等含量大幅减少,满足了冶炼企业对高品质原料的需求。锌精矿品位同样得到提升,且锌硫分离效果良好,锌精矿中硫含量控制在较低水平,提高了锌精矿的市场价值。精矿产品质量稳定,波动范围小,为后续冶炼加工提供了可靠保障。

3.2 回收率提高的量化评估

通过工艺优化,铜回收率较之前提高了,硫回收率也有显著增长。对各作业回收率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关键作业环节如磨矿分级、浮选精选等回收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这得益于新型药剂制度增强了矿物浮选选择性、设备升级提高了矿物回收效率以及工艺流程优化减少了矿物流失,使得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

3.3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综合考量

经济效益方面,精矿品质提升与回收率提高带来了产品销售收入的显著增加。同时,能耗降低、设备故障率下降、药剂用量减少等节约了生产成本,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环境效益上,新型环保药剂的使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工艺流程优化降低了尾矿排放量,且尾矿中有价元素回收率提高,减少了资源浪费与环境压力,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本研究围绕铜锌硫矿选矿工艺优化展开,深入剖析矿石特性与现有工艺问题,通过实施新型药剂制度、设备升级、流程创新等优化策略,显著提升了选矿效果。精矿品质达到更高标准,回收率大幅提高,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

[1]王东,吕超,宋超,等.大同地区某铜锌硫矿浮选试验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01):93-97+102.

[2]郑思勇,安昌,戚华强,等.某铜锌硫多金属硫化矿高效分离浮选试验研究[J].中国矿业,2023,32(03):118-124.

[3]钟春晖.捕收剂对钨矿伴生铜锌硫化矿氧化浮选分离的影响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