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海北州自治区刚察县藏医院 812399
摘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深入探讨和分析藏医放血疗法在治疗痛风方面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安全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研究团队选取了在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期间于某医疗机构就诊的260例年龄在30至50岁之间的痛风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包含130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的患者接受了常规的西医药物治疗,而实验组的患者则采用了藏医放血疗法,并配合藏药进行内服治疗。研究团队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尿酸水平、血沉等关键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血尿酸水平、血沉等关键指标的改善方面,实验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基于这些发现,本研究得出结论,藏医放血疗法在治疗痛风方面展现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相关指标,同时显示出较高的安全性。因此,藏医放血疗法被认为是一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的治疗痛风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藏医放血疗法;痛风;临床研究;血尿酸;血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为了进行本次研究,我们精心挑选了在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60例痛风患者。这些患者的年龄范围限定在30岁至50岁之间。在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共计180例,而女性患者则有80例。随后,我们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包含130例患者。对于对照组的患者,他们的年龄分布于32岁至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5岁,标准差为4.2岁;在性别比例上,男性患者有95例,女性患者有35例;病程方面,这些患者的病程介于1年至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8年,标准差为1.2年。至于实验组的患者,他们的年龄介于30岁至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2岁,标准差为3.8岁;在性别比例上,男性患者有85例,女性患者有45例;病程方面,这些患者的病程介于0.5年至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1年,标准差为1.5年。经过统计学分析,我们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因此,可以认为这两组患者在这些方面是具有可比性的。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为了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相关性,参与者必须满足以下条件:首先,他们必须符合西医对痛风的诊断标准,这包括了对症状、体征以及可能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综合评估;其次,他们还应当符合藏医对痛风的辩证标准,这涉及到藏医学特有的理论和诊断方法;此外,年龄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参与者需要在30岁到5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患者被认为在生理和病理上具有一定的共性;最后,患者必须是自愿参与本研究,并且在完全了解研究内容和可能的风险后,签署知情同意书,以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
排除标准:为了保证研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情况的患者将被排除在研究之外:首先,那些合并有严重的心脏、肝脏或肾脏等主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因为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患者的健康状况;其次,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或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由于这些状况可能会增加治疗的风险;此外,孕妇或处于哺乳期的妇女,考虑到她们的特殊生理状态和潜在风险,也不适合参与本研究;精神疾病患者,如果他们无法配合治疗或无法理解研究内容,同样会被排除;最后,对藏药或放血疗法过敏的患者,由于过敏反应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因此这类患者也不适合参与本研究。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在本研究中,我们特别设立了对照组,以便于比较和评估实验结果。对照组的患者将会接受标准的西医药物治疗方案。具体而言,这些患者将被给予口服别嘌醇片,作为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基础药物。初始剂量设定为每次100毫克,每日一次,以确保药物的起始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将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并根据这些指标来逐步调整药物剂量。调整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避免任何潜在的副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医生会确保在调整过程中,患者的药物剂量最大不超过每次300毫克,每日一次,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此外,患者还需要同时口服秋水仙碱片,这是一种常用于缓解痛风急性发作的药物。每次剂量为0.5毫克,患者需要根据医嘱每日服用2至3次。治疗期间,医生会根据患者疼痛缓解的具体情况来适当调整秋水仙碱的剂量,以期达到最佳的缓解效果。整个疗程持续时间为4周,这是基于临床经验和治疗指南的建议,以确保治疗效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这样的治疗方案,我们希望能够为对照组患者提供一个标准的治疗参考,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实验组的治疗效果。
1.3.2 实验组: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了藏医放血疗法结合藏药内服的治疗方法。具体而言,放血疗法的实施步骤如下:在放血前的三天时间里,患者需要口服三果汤散,每次服用量为2克,每日三次,目的是为了促进病血与正血的分离。在进行放血治疗时,患者应选择一个舒适的体位,然后在患病关节附近的特定脉络,即所谓的“痛风脉”或“痹脉”,进行操作。在常规消毒后,使用藏医专用的放血刀快速刺破血管。放血量的控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病情来决定,一般情况下,放血量控制在50至150毫升之间。放血过程中,当观察到血液颜色由暗红转变为鲜红时,即可停止放血。放血结束后,需要用消毒的纱布对刀口进行按压止血,并且在刀口处涂抹新鲜酥油与细盐的混合物。这种放血治疗每周进行一次,总共进行四次。至于藏药内服的治疗方案,我们选择了二十五味儿茶丸,每次服用5丸,每日三次,用温开水送服,整个疗程持续4周。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特别关注了藏医放血疗法与藏药内服相结合的治疗效果。放血疗法是一种古老的医疗手段,它通过在特定的脉络上进行操作,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我们的实验组中,患者在放血前需要进行为期三天的准备,期间他们将服用三果汤散,每次2克,一天三次。这种准备是为了帮助身体更好地进行放血治疗,促进病血与正血的分离,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放血治疗时,患者需选择一个舒适的体位,然后在患病关节附近的特定脉络,即“痛风脉”或“痹脉”,进行操作。在进行放血之前,我们会进行常规消毒,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使用藏医专用的放血刀快速刺破血管后,放血量的控制将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病情来决定,一般控制在50至150毫升之间。放血过程中,当血液颜色由暗红转变为鲜红时,即可停止放血。放血结束后,我们会用消毒的纱布对刀口进行按压止血,并在刀口处涂抹新鲜酥油与细盐的混合物,以促进伤口愈合。这种放血治疗每周进行一次,总共进行四次。至于藏药内服的治疗方案,我们选择了二十五味儿茶丸,每次服用5丸,每日三次,用温开水送服,整个疗程持续4周。通过这种综合治疗方案,我们希望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在临床症状方面,我们对两组患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主要关注他们在接受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红肿热痛等典型症状的改善情况。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我们能够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具体来说,我们记录了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以及肿胀情况,并且使用了标准化的评分系统来量化这些症状的改善程度。此外,我们还特别注意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在进行血尿酸(UA)和血沉(ESR)的检测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严谨的科学方法。具体来说,在治疗的初始阶段以及治疗进行到第四周时,我们对患者进行了空腹静脉血样的采集。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精确地获取患者的血液样本,并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对这些样本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使我们能够详细地了解患者血尿酸水平和血沉速率的具体变化情况。这些变化数据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使我们能够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方案。
在评估和确保治疗安全性方面,我们团队采取了严密的监测措施,特别关注了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是否遭遇了任何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的范畴广泛,涵盖了从出血不止到感染,再到过敏等一系列可能发生的严重情况。我们通过详细记录这些不良事件,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确保了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在进行统计学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广泛认可的SPSS 25.0统计学软件来处理和解读数据。对于那些可以量化的计量资料,我们采用了均数加减标准差(x±s)的表示方法,以便更准确地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通过运用t检验,我们比较了不同治疗组之间的差异,以评估治疗效果的显著性。对于计数资料,我们则以频数和百分比的形式来呈现数据,并通过χ²检验来分析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上,当P值小于0.05时,我们认定这些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从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 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中,我们发现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2.31%,这一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通过统计学分析,我们得出结论,两组之间的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且P值小于0.05,这进一步证实了实验组治疗效果的优越性。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这一比较结果,我们整理了相关数据,并将其详细地呈现在下表1中:
组别 | 治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实验组(n = 130) | 55 | 40 | 25 | 10 | 92.31% |
对照组(n = 130) | 30 | 45 | 25 | 30 | 76.92% |
2.2 两组患者血尿酸、血沉变化情况比较:我们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尿酸和血沉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在治疗开始之前,两组患者在血尿酸和血沉水平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统计学上显示这种差异并不具有显著性(P>0.05)。然而,在经过四周的治疗之后,我们观察到两组患者的血尿酸和血沉水平都有所降低。特别是实验组,其下降的幅度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更为显著,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是具有显著意义的(P<0.05)。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这一变化,我们将在下文中提供一个详细的数据表格,即表2,以便于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尿酸和血沉的具体数值变化。
组别 | 时间 | 血尿酸(μmol/L) | 血沉(mm/h) |
实验组(n = 130) | 治疗前 | 520.5±85.2 | 35.5±10.2 |
治疗后 | 350.8±65.5 | 20.5±8.5 | |
对照组(n = 130) | 治疗前 | 515.8±82.6 | 34.8±9.8 |
治疗后 | 420.6±75.8 | 28.5±9.2 |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520.5±85.2μmol/L和515.8±82.6μmol/L,血沉水平分别为35.5±10.2mm/h和34.8±9.8mm/h,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然而,在经过4周的治疗后,实验组的血尿酸水平降至350.8±65.5μmol/L,血沉水平降至20.5±8.5mm/h,相比对照组的血尿酸水平420.6±75.8μmol/L和血沉水平28.5±9.2mm/h,实验组下降幅度更大,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藏医放血疗法在治疗痛风方面,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尿酸和血沉水平,从而进一步验证了该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 讨论
藏医放血疗法治疗痛风的理论基础:根据藏医学的理论,痛风的形成与个体长期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具体来说,当人们过度摄入辛辣食物、海鲜、动物内脏等富含高脂肪和高嘌呤的食品,或者过量饮酒时,这些不良的饮食行为会破坏体内“隆”“赤巴”“培根”这三大因素的平衡状态[1]。这种失衡导致血液受到热邪的侵袭,进而使得气血运行不畅,热毒和瘀血在关节和脉络中滞留。藏医放血疗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通过在特定的穴位或者患病部位附近的血脉进行放血操作,目的是直接排除体内的热毒和瘀血。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从而改善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达到治疗痛风的效果。此外,藏医放血疗法还强调了个体体质差异和季节变化对治疗的影响,因此在实施放血疗法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季节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放血部位和时间,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探讨藏医放血疗法结合藏药内服的优势时,本研究特别关注了实验组所采用的治疗方式。实验组成员接受了藏医放血疗法,并且配合使用了藏药二十五味儿茶丸进行内服治疗。通过这种综合疗法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了显著的临床疗效[2]。二十五味儿茶丸作为一种传统的藏药,它包含了多种草药成分,这些成分共同作用,能够发挥出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等多重功效。当这种藏药与放血疗法相结合时,两者可以相互补充,协同发挥治疗作用。这种疗法能够从整体上调节人体的气血平衡,增强机体的代谢功能,有效促进尿酸的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因此,通过这种综合疗法的应用,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在进行深入探讨和比较西医治疗与藏医放血疗法的前景时,我们注意到,当藏医放血疗法与藏药内服治疗相结合时,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和血沉水平方面,相较于仅使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显示出更为显著的优势。此外,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实验组的患者并未表现出任何明显的不良反应,这一点进一步证实了藏医放血疗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3]。藏医放血疗法,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中医疗法,其操作简便、治疗费用相对较低、疗效确切等优点,为痛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展望未来,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对藏医放血疗法的研究和推广,以便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痛风患者,为他们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参考文献
[1]刘建伟,汪君.藏医放血疗法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0,26(09):47-49.DOI:10.16041/j.cnki.cn15-1175.2020.09.023.
[2]杨毛才让,傲藏措.探讨藏医放血疗法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0,26(07):38-40.DOI:10.16041/j.cnki.cn15-1175.2020.07.022.
[3]完么安建.藏医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1):11+25.DOI:10.16281/j.cnki.jocml.2020.41.010.
[4]加华多杰.藏医外治放血疗法治疗痛风病72例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6):157-158.DOI:10.16282/j.cnki.cn11-9336/r.2019.26.125.
[5]杨毛才让,贡却坚赞让.藏医放血疗法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06):796-797+812.DOI: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18.06.029.
[6]陈月梅.中藏医放血疗法临床应用比较研究[D].青海大学,2018.
[7]多杰角巴.藏医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