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健康教育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中的效果分析

谢广伟

哈尔滨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中的效果。方法 将2023年2月-2024年10月到院诊疗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实验研究,按照诊疗时间分组,单日诊疗的40例患者纳入教育组,行健康教育,双日诊疗的40例患者纳入疾控组,行常规干预,比较教育组与疾控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 相比于疾控组,教育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中的效果更突出,应于临床广泛实行。

【关键词】健康教育;冠心病;自我效能;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

冠心病为老年患者高发病,男性居多,常见的诱发因素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如今,有报道称[1],健康教育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中的效果显著,既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又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机体康复速度。为了验证此内容,本文特将2023年2月-2024年10月到院诊疗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实验研究,按照诊疗时间分组,比较教育组与疾控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2023年2月-2024年10月到院诊疗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实验研究,按照诊疗时间分组,单日诊疗的40例患者纳入教育组,行健康教育,双日诊疗的40例患者纳入疾控组,行常规干预。疾控组(男患22例,女患18例),年龄介于58-79岁之间,均龄(67.89±6.47)岁;教育组(男患23例,女患17例),年龄介于57-78岁之间,均龄(66.28±6.58)岁。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实验内容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对象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2],由超声检查确诊,知晓实验操作,并同意实验内容。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障碍者;癌症患者;意识模糊者;沟通不畅者;精神疾病患者;不配合者。

1.2方法

疾控组行常规干预,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动态检查患者血压、脉搏、心率等指标,叮嘱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告知家属用药方法与注意事项,确保患者正确用药。

教育组行健康教育,在上述基础上实行以下操作: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疾病知识教育。因冠心病病程长,需要长期治疗,因此多数患者易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导致内分泌紊乱,加重病情。所以应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心理学知识疏导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教授患者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便于及时消除消极情绪。另外,采用微信群聊或者是公众号的方式,定时发送与冠心病相关的文章,内容包括病机、诱因、自我保健方法等。其次,饮食健康教育。教育患者多餐少吃,坚持定时定量,以低脂低盐低油食物为主,多摄入高蛋白食物与新鲜蔬果,确保营养均衡,禁止暴饮暴食。最后,运动健康教育。教育患者每日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慢走、打太极等,科学控制运动时间,依据自身喜好选择运动项目。科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担。

1.3评定指标

①自我效能利用ESEA评分量表评估,包含4个维度43个条目,每个条目评0~4分,总分172分,评分越高说明自我效能越强[3]

②治疗依从性采用自制调查表评估,由患者本人独立评分。总分50分,大于30分即依从;分数介于20-30分间即较依从;小于20分即不依从,总依从率=总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③生存质量利用SF-36评分量表评定,包括4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范围0-100分,评分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高[4]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6.0 系统,计数资料由(n,%)表示,采用x2 检验;计量资料有(±s)表示,采用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由 P<0.05表示。

2.结果

2.1对比疾控组教育组自我效能

相比于疾控组自我效能,教育组更强,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对比疾控组教育组自我效能±s,分)

组别/例数

健康知识水平

自我概念

自我责任感

自我护理技能

自我护理总分

教育组(n=40)

45.48±8.15

22.34±5.14

15.63±3.15

26.69±5.47

114.05±20.47

疾控组(n=40)

42.79±5.62

16.06±5.95

13.85±3.75

22.52±6.06

96.51±18.28

t值

5.066

4.143

3.462

4.221

10.05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对比疾控组教育组的治疗依从性

疾控组总依从率75.00%,教育组总依从率为92.50%,相比于疾控组治疗依从性,教育组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疾控组教育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n(%)]

组别/例数

依从

较依从

不依从

总依从率

教育组(n=40)

17

20

3

37(92.50)

疾控组(n=40)

14

16

10

30(75.00)

X2

6.371

P值

<0.05

2.3对比疾控组教育组的生活质量

预前,疾控组与教育组SF-36评分差异小(P>0.05);预后,疾控组与教育组SF-36评分皆有提高,相比于疾控组SF-36评分,教育组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对比疾控组教育组SF-36评分±s,分)

组别/例数

社会功能(SF)

活力(VT)

生理功能(PF)

精神健康(MH)

预前

预后

预前

预后

预前

预后

预前

预后

教育组(n=40)

70.16±2.45

92.75±2.55

70.47±1.36

93.85±2.16

68.27±8.54

91.07±3.64

71.66±2.87

93.47±3.82

疾控组(n=40)

69.33±3.32

83.22±1.14

69.48±2.22

82.44±3.55

67.27±8.33

81.11±5.33

71.47±2.36

81.46±4.16

t值

0.342

2.124

0.363

3.667

0.235

3.514

0.537

2.10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健康教育即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病情实施疾病知识宣教,有助于提高患者冠心病认知度与自我护理能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实现自我疏导情绪,减少负面心理;主动改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均衡;坚持科学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继而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本研究结果为:相比于疾控组自我效能,教育组更强,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控组总依从率75.00%,教育组总依从率为92.50%,相比于疾控组治疗依从性,教育组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前,疾控组与教育组SF-36评分差异小(P>0.05);预后,疾控组与教育组SF-36评分皆有提高,相比于疾控组SF-36评分,教育组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前人研究结果[5-6]几乎一致,充分证明了健康教育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中的效果,同时也验证了此实验的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中的效果更突出,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与治疗依从性的同时,强化生活质量,应于临床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鲍双爽,侯文静. 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民康医学, 2024, 36 (20): 166-169.

[2]钟凝,李树蕙. CGA专科护理结合家庭同步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J]. 中国医药指南, 2024, 22 (25): 167-170.

[3]曾健,杨亚星,罗娇. 冠心病患者预防保健与疾病控制中社区健康教育的作用分析 [J]. 黑龙江中医药, 2021, 50 (06): 128-129.

[4]张玉红. 回授法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知识掌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 19 (11): 237-238.

[5]刘焕菊. 网络健康教育方式在冠心病患者疾病控制中的应用 [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 (24): 4288-4290.

[6]周贺今. 社区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疾病控制与预防保健中的应用 [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9, 51 (04): 51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