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石油辛集矿区医院 河北省辛集市052360
摘要 在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管理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规范化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0% vs 76.0%,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PEF、FVC等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环境、用药依从性、过敏原控制是影响规范化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规范化管理能显著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管理;临床效果;影响因素;肺功能;生活质量
引言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环境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规范化管理作为一种系统性的疾病管理模式,在成人哮喘管理中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儿童群体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旨在评估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管理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影响管理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优化儿童哮喘管理策略提供依据。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已达[X]%,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哮喘的反复发作不仅会导致患儿出现喘息、咳嗽、气促等症状,还可能对其肺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影响其生长发育。
一、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2)年龄6-14岁;(3)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呼吸系统疾病;(2)存在认知或精神障碍;(3)近期使用过免疫抑制剂。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实施规范化管理,包括:(1)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随访;(2)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3)开展哮喘知识教育;(4)指导正确使用吸入装置;(5)监测肺功能指标;(6)心理干预和家庭支持。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包括门诊随访和药物治疗。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FEV1、PEF、FVC)、生活质量评分(PAQLQ)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 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支气管哮喘尚无法完全根治,但通过有效的规范化管理,可以使大多数患儿的哮喘症状得到良好控制,减少发作次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规范化管理包括正确的诊断、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患者教育、定期随访以及自我管理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导致部分患儿的哮喘控制不理想。因此,深入研究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管理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PEF、FVC等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环境、用药依从性、过敏原控制是影响规范化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四、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规范化管理能显著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这可能与规范化管理的系统性、个体化和持续性特点有关。通过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定期随访,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考虑了患儿的特异性;持续的哮喘知识教育和吸入装置使用指导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自我管理能力;肺功能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心理干预和家庭支持则改善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影响规范化管理效果的因素中,家庭环境尤为重要。良好的家庭支持可以为患儿提供稳定的治疗环境,有利于病情控制。用药依从性是另一个关键因素,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过敏原控制则是预防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实施规范化管理时,应特别关注这些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管理效果。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影响结果的代表性。其次,随访时间较短,无法评估长期效果。未来研究可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并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对规范化管理的反应差异。
患儿依从性:患儿的依从性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年龄较小的患儿往往对疾病的认识不足,难以自觉遵守治疗方案,如按时用药、定期复诊等。依从性差的患儿,哮喘控制效果往往不理想,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因此,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是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医生和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如采用趣味性的教育方式,让患儿了解哮喘的危害和治疗的重要性;选择适合患儿年龄的药物剂型和吸入装置,提高患儿的用药舒适度;给予患儿适当的奖励和鼓励,增强其治疗的积极性。
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患儿,能够更好地获得规范化管理所需的医疗资源,如定期复诊、购买药物、使用先进的吸入装置等。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可能会因为经济负担而减少患儿的复诊次数,甚至自行停药,从而影响哮喘的控制效果。因此,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政府和社会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如提供医疗救助、降低药物费用等,确保患儿能够接受规范的治疗和管理。
对哮喘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哮喘知识了解程度高的家长,能够更好地参与患儿的治疗和管理。
五、结论
规范化管理能显著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家庭环境、用药依从性、过敏原控制是影响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管理,同时注重改善家庭环境、提高用药依从性和加强过敏原控制,以优化管理效果。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个性化管理策略,并评估长期管理效果,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综合管理提供更多循证依据。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管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和肺功能。家长文化程度、患儿依从性、家庭经济状况、对哮喘知识的了解程度等是影响规范化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儿依从性、提供经济支持、强化随访管理等措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清波.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025):284-285.
[2]曹丽慧.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50):251.
[3]刘云. 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效果分析[J]. 医药卫生:文摘版:00206-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