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护理技术干预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艾灸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护理技术干预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门慧慧  曹娜   张楠楠  栾天  刘艳平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  150000

摘要:目的 深入探究艾灸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护理技术针对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的干预成效。方法 选取 136 例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艾灸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护理技术。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传导速度、下肢症状积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下肢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艾灸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护理技术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缓解下肢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一、引言

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发病率居高不下,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现阶段,临床针对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的治疗,主要采用控制血糖、营养神经等常规手段,然而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1,2,3,5]。中医护理技术在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的治疗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艾灸具备温通经络、调和气血之功效,中药离子导入可促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二者联合应用,或对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具有更为理想的干预效果。本研究旨在全面观察艾灸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护理技术对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的干预效果,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二、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取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在 2023-2025 年收治的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患者 136 例。纳入标准如下:严格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且经神经电生理检查明确确诊为下肢神经病变;年龄处于 35 - 75 岁区间;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包括: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对艾灸或中药存在过敏反应者;患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者。将患者随机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68 例。观察组中,男性 37 例,女性 31 例;年龄范围为 38 - 72 岁,平均年龄为(56 ± 2)岁;糖尿病病程在 5 - 15 年,平均病程为(10± 2)年。对照组中,男性 35 例,女性 33 例;年龄范围为 35 - 75 岁,平均年龄为(55± 2)岁;糖尿病病程在 4 - 16 年,平均病程为(10 ± 2)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备良好的可比性。

2.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涵盖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监测以及遵医嘱用药等内容。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艾灸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护理技术。

艾灸:精心选取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承山等穴位。患者选取舒适体位后,点燃艾条一端,将其置于距穴位皮肤 2 - 3cm 处进行熏烤,确保局部产生温热感且无灼痛为宜。每穴熏烤 15 - 20 分钟,以穴位皮肤呈现红晕为度。每日进行 1 次艾灸,每周连续治疗 6 天,休息 1 天。

中药离子导入:选用黄芪、当归、川芎、赤芍、地龙等药物组成中药方剂,加水浸泡后煎制成浓缩液备用。将浸湿中药浓缩液的纱布垫妥善放置于患者下肢病变部位,连接离子导入仪的电极板,依据患者耐受程度合理调节电流强度,一般设置为 10 - 20mA。每次治疗时长为 20 - 30 分钟,每日进行 1 次,每周连续治疗 6 天,休息 1 天。

两组患者均以 4 周为一个完整疗程,共计治疗 2 个疗程。

2.3观察指标

神经传导速度:借助神经电生理检测仪,精准检测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

下肢症状积分:依据患者下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细致评分。无明显症状计 0 分;症状轻微,对日常生活无影响计 1 分;症状较为明显,对日常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但患者能够忍受计 2 分;症状严重,患者难以忍受,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计 3 分。积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 ± s)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运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组内护理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² 检验。以 P < 0.05 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三、结果

3.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护理前,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腓总神经、胫神经的 MNCV 和 SNCV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胫神经的 MNCV 和 SNCV 均相较于护理前显著提升(P < 0.05),且观察组患者腓总神经、胫神经的 MNCV 和 SNCV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具体数据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x ± s,m/s)

组别

例数

时间

腓总神经 MNCV

胫神经 MNCV

腓总神经 SNCV

胫神经 SNCV

观察组

68

护理前

40.2±2.7

36.7±3.3

37.4±3.0

31.5±4.1

护理后

52.4±3.1*△

48.2±3.6*△

44.3±3.3*△

43.5±4.7*△

对照组

68

护理前

41.2±2.1

36.3±3.4

36.3±2.5

30.3±3.4

护理后

45.8±3.2*

40.5±3.4

41.0±2.7

33.5±3.6*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p<0.01

3.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下肢症状积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下肢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下肢症状积分均相较于护理前显著降低(P < 0.05),且观察组患者下肢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具体数据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下肢症状积分比较(x ± s,分)

组别

例数

时间

下肢症状积分

观察组

68

护理前

2.05 ± 0.03

护理后

1.82 ± 0.02

对照组

68

护理前

2.08 ± 0.02

护理后

1.96± 0.01

四、讨论

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在中医范畴中归属 “消渴痹症”。其发病机制主要源于消渴病迁延日久,导致气阴两虚,瘀血阻滞经络,使得筋脉失去滋养。故而,治疗原则应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 [4]。
艾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散寒除湿以及回阳救逆等诸多功效。通过对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为神经组织提供充足营养。现代研究证实,艾灸所产生的温热效应能够使局部血管扩张,加快血流速度,增加神经的血液供应,改善神经的营养代谢状况。同时,艾灸还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神经炎症反应,进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6,13]。
中药离子导入是借助直流电场的作用,使中药有效成分离子化,并透过皮肤或黏膜导入人体内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药物治疗效果。本研究选用的黄芪、当归、川芎等中药,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通过中药离子导入技术,可使药物精准直达病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有效改善神经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状态,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与再生 [7,8,9,10,11,12]。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腓总神经、胫神经的 MNCV 和 SNCV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下肢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这充分说明艾灸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护理技术能够切实有效地改善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缓解下肢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艾灸与中药离子导入发挥协同作用,从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免疫功能、营养神经等多个层面,对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进行综合干预。
综上所述,艾灸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护理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的方法,具备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 [M]. 第 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 (04):315-409.
  3. 黄晓琳,燕铁斌。康复医学 [M]. 第 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 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 [M]. 第 9 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5. 许樟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0,2 (03):163-166.
  6. 陈日新,康明非。传统艾灸疗法与穴位贴敷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7. 朱锦善。黄芪在儿科临床应用举隅 [J]. 中医杂志,2002,(04):245-246.
  8. 李焕德,陈勇,尹桃。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中南药学,2005,(03):165-167.
  9. 孙蓉,吕丽莉,郭建生。川芎主要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4,(03):190-193.
  10. 魏凤琴,韩冰,王蕾。赤芍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01):85-87.
  11. 张作平,王梅。地龙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时珍国医国药,2007,(02):476-478.
  12. 宋佳,齐峰,刘建勋。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 (02):229-234.
  13. 赵亚男,王艳,王雪,等。艾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 (4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