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措施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措施探究

张栋

身份证号:321282198911201450

摘要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还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此外,绿化工程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使得项目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在后期养护方面,由于缺乏足够的意识和资金投入,许多绿化项目在建成后不久便出现植被枯萎、病虫害等问题,这不仅浪费了资源,也降低了城市绿化的整体效果。因此,提升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的专业性、完善管理体系、加强后期养护意识,以及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措施

1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面临的挑战之一是绿化工程技术专业性的不足。在当前的实践中,由于缺乏对专业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导致了设计与施工之间的脱节。例如,一项针对城市公园绿化的研究表明,约有30%的绿化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设计与现场条件不符,不得不进行二次调整,这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延长了工期。此外,绿化工程的施工人员往往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正如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所言:“细节决定成败”,在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中,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专业性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成败。

1.1绿化工程技术专业性较低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的专业性不足,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相关研究显示,绿化工程中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导致了设计与施工脱节,进而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果。例如,在某城市公园的绿化项目中,由于缺乏对土壤改良、植物选择和配置的专业知识,导致了植物存活率低,景观效果不理想。此外,缺乏专业性还体现在对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的滞后,这不仅影响了工程的创新性,也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提升绿化工程技术的专业性,是实现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深度探究的关键一步。

1.2绿化工程技术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在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领域,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当前,绿化工程技术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监管机制不健全以及信息反馈机制的缺失。例如,根据《中国园林》杂志的统计,约有30%的绿化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因技术管理不善导致成本超支,而其中的20%更是因为管理体系的漏洞而出现了质量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园林景观的美观和生态功能,也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绿化工程技术管理体系显得尤为迫切。这一体系应当包括明确的技术规范、质量控制流程、以及定期的项目评估机制。通过引入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如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模型,可以有效地提升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确保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再到养护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优化。

1.3绿化工程后期养护意识不强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后期养护是确保植物健康生长、景观效果持久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后期养护意识的薄弱已成为制约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强化后期的监管养护措施,确保绿化工程的长期可持续性。因此,提升后期养护意识,建立科学的养护体系,对于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长期成功至关重要。

1.4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当前,施工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导致在实际操作中难以达到设计要求,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显得尤为迫切。通过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引入案例分析和实操演练,可以有效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2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是确保景观项目成功的关键。首先,注重设计与实际的有效融合是至关重要的。加强植物配置技术的管理是提升园林景观绿化工程品质的另一关键措施。植物配置不仅关乎美观,更关乎生态平衡和可持续性。在管理层面,建立植物配置的标准化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可以确保每一步骤都符合生态和美学要求,从而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苗木种植技术的管理同样不容忽视。苗木的健康和生长状况直接影响到园林景观的长期效果。最后,强化后期的监管养护措施是确保园林景观长期保持良好状态的保障。养护工作不仅包括定期的修剪、施肥和病虫害防治,还包括对植物生长状况的持续监测。

2.1注重设计与实际的有效融合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的深度探究揭示了设计与实际有效融合的重要性。在实践中,设计与施工的脱节往往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景观效果的不理想。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必须基于实地调查和科学分析,运用如“生态足迹”模型来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确保设计方案既美观又实用。此外,设计团队与施工团队之间的紧密合作也是关键,通过定期的沟通和现场调整,可以确保设计意图得到准确实施,从而提升园林景观的整体质量和可持续性。

2.2加强植物配置技术的管理

在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中,加强植物配置技术的管理是提升整体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的关键环节。植物配置不仅关系到园林的美观性,还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例如,根据生态学原理,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可以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结构,从而提高生物多样性。在实践中,通过引入“生态位”概念,可以科学地指导植物配置,确保每种植物都能在特定的生态位上发挥其最大的生态功能。在技术管理层面,应加强对植物配置方案的科学评估,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精确模拟植物生长和群落演替过程,以确保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2.3加大苗木种植技术的管理

在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中,苗木种植技术的管理是确保绿化工程质量与效果的关键环节。据相关研究显示,苗木的存活率和生长状况直接影响到园林景观的美观度和生态效益。因此,加大苗木种植技术的管理,不仅需要科学的种植方法,还应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使用土壤改良剂、智能灌溉系统等,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此外,苗木种植前的土壤处理和种植后的定期养护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因此,通过科学的土壤管理,结合先进的种植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园林景观的绿化效果,为城市环境的美化和生态平衡做出贡献。

2.4强化后期的监管养护措施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后期监管养护是确保植物健康生长、景观效果持久的关键环节。强化后期监管养护措施,不仅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还需要持续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此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IoT)技术,可以实时监控植物生长状况,及时调整养护策略。

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的深度探究,不仅揭示了当前绿化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技术专业性不足、管理体系不完善、后期养护意识薄弱以及施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而且提出了有效的管理措施,包括设计与实际的有效融合、植物配置技术的加强、苗木种植技术的管理以及后期监管养护的强化。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显著提升园林景观的品质和可持续性。因此,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的深度探究,对于推动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华昌.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措施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09):52-53.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9.028.

[2]曹旺如.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管理探讨[J].智能城市,2020,6(04):97-98.DOI:10.19301/j.cnki.zncs.2020.04.051.

[3]朱寿安.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因素及技术管理措施探讨[J].现代园艺,2013,(14):183.DOI:10.14051/j.cnki.xdyy.2013.14.059.

[4]梁尧红.浅谈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J].科技信息,2012,(25):430.

[5]宋敏敏.影响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因素及技术管理措施[J].现代园艺,2012,(14):106-107.DOI:10.14051/j.cnki.xdyy.2012.1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