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3 个结果
  • 简介:通过我国氧化矿石伴生银赋存特征系统研究后指出,银以独立银矿物为主,少量为离子吸附银和类质同象银.银矿物组合及矿化系列、产出形态、结构、粒度及嵌布类型与原矿成矿溶液性质和氧化程度有关.铅、锌、铁氧化物和残留硫化物是银主要载体矿物.银配分受矿石氧化强度、矿物组合及嵌布形式控制.这一研究成果为有效提高银回收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氧化矿石 赋存形式 嵌布类型 配分
  • 简介:近年来,随着成矿理论深入研究和找矿勘探工作发展,流体包裹体研究已成为金属、非金属、油气资源探索不可缺少手段。在我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七五”期间,我国广大包裹体研究工作者,积极配合黄金地质及油气勘探画家科技攻关研究,几年来,先后对新疆、甘肃、内蒙、东西秦岭、山东、河南、湖南、浙江、江西、广西、贵州等地区与花岗岩、火山岩、碱性岩、硅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矿物 地球化学
  • 简介:含放射性元素铀钍矿物,因结构辐射损伤而发生变生作用。研究表明,矿物变生作用是由α事件所引起。α事件是指母核ZXA放出一个α粒子(24He,能量5MeV)转变成一个新子核Z-2YA-4并获得100KeV反冲

  • 标签: 变生作用 天然矿物 辐射剂量 年代测定 子核 辐射损伤
  • 简介: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一项重要战略,西部相对于东部来说开发较晚,各种资源、环境也相对保持较好.位于云南腾冲火山区三座新期火山和新疆阿什库勒盆地中阿什山火山活动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新火山活动,有可能在未来某一时候造成灾害.在对西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未来火山灾害问题,而且对西部开发一定要与今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 标签: 火山活动 火山灾害 西部大开发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基于确定数学模型和图形解释,一个新方法,被用来在一由紫外线光谱技术生产混合很好计算单个地区生产贡献,被建立了。标准板用作为X轴作为Y轴和波长人工地提出样品油消光系数E被拉。从样品油紫外分析导致混合曲线被插入到标准板并且比较。在生产混合很好每个单个地区比例与接近人工地提出样品油曲线曲线比例是相同。在井QHD32-6-3地里,例如并且用这个方法拿A22很好,一个单个地区生产贡献被计算。Theresult证明Nm4地区是一个主要“贡献者”,Nm4地区比例是70%,并且Nm1地区是30%。紫外线光谱技术提供了监视生产贡献一种新reservoirgeochemical技术,特别为简历降级重油,而是它有某限制,就取决于GC指纹技术。

  • 标签: 紫外光谱技术 单区生产 计算 合采井 重油
  • 简介:本文通过柴达木盆地切克里克凹陷中切6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探讨了该区油气成藏史。切6井中石英加大边、方解石胶结物等成岩胶结物中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0.1-96.2℃,推测储层砂岩成岩作用应是刚进入中成岩A阶段。切6井储层砂岩中共有两期烃包裹体:第一期为灰黑色液烃包裹体,第二期为浅褐灰色气液二相烃包裹体。第一期在储层中已形成具工业价值油藏。结合柴西地区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推断切6井原油在中新世(N12)成藏于古近系圈闭和基岩裂缝中;凹陷带和盆地内部构造接受喜马拉雅中晚期两期成藏,更有利于油气由下向上运移。

  • 标签: 烃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 成岩胶结 切6井
  • 简介: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发现对扩大我国黄金找矿具有重要意义。该类型金矿虽然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但资料表明有向全国其它省区扩展之势,有可能成为我国黄金生产重要类型之一。但矿石中由于载金矿物很细,金独立矿物更为微小(次显微金),且金在矿石中赋存状态具有多样性,因而给工业利用带来了困难。为了攻克这一难题,不少单位从不同侧

  • 标签: 微细浸染型金矿 金载体矿物 金赋存状态
  • 简介:黑色岩系作为地史上反复出现时限沉积相,反映了环境突变及环境事件,构成了许多重要矿床赋矿岩系。我国共有25种以上有用元素和组份聚集成矿与黑色岩系有关,它们呈自然金属、硫化物、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等十余种形式产出。黑色岩系型矿床一般规模较大,我国南方赋存大-超大规模矿床黑色岩系分布干9个纪级单位13个含矿层位中,共形成了4个超大型矿床和6个大-中型矿床密集成矿区。根据盆地流体在黑色岩系型矿床成矿演化阶段性,可以将其矿床形成划分为:沉积期和成岩期。前者可形成大-超大型锰、磷、重晶石矿床,成岩期可能形成大-超大型金、银、铅锌、锑、锡多金属矿床。

  • 标签: 黑色岩系 超大型矿床 形成 产出特征 成矿区 成矿演化
  • 简介:自然金(包括银金矿)是我国岩金矿床中最主要金矿物。研究金粒度分布对于推断矿床形成条件,指导矿石选冶都有重要意义。金粒度分布是评价矿床问题之一。我们根据国内123个主要岩金矿自然金粒度测试数锯,对金粒度分布类型、变化特征与矿床成因关系作了初步探讨,获得了某些新认识。1.矿床中自然金粒度分布类型及变化矿床中自然金粒度分布普遍特征是粒度范围很大,但主要粒级相对集中。同一个矿区中金粒度至少横跨2—3个数量级,有的达4至6个数量级。例如团结沟金矿既发现次显微金(d=0.05μm),又出现粒度大于1mm明金,两者相差2×10~4倍。另一方面每一个矿床都存在一个主要粒度范围,这一范围具有一定成因意义。

  • 标签: 岩金矿床 自然金 粒度分布 矿床类型 热液型 明金
  • 简介:由本会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联合召开全国超大型矿床寻找与理论研讨会通过了给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及地矿部一份建议书,呼吁有关部门将超大型矿床研究列入“八五”攻关项目,组织多学科、多部门综合研究,以期在这一领域取得某些突破,为缓解我国矿产资源严峻形势作贡献,使我国矿床学地球化学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该建议书同时抄送冶金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化学工业部、中国黄金总公司、国家黄金管理局、国家教委、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黄金指挥部与中国科学院。现将建议书公布如下。

  • 标签: 超大型矿床 矿床学 综合研究 地球化学研究 矿床分布 国家计委
  • 简介:本文简要阐明大火成岩省和地幔柱研究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方法,然后对新世纪以来我国中晚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和早二叠纪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通过不同学科地质观察与地幔柱理论预测对比研究发现,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前地壳隆升,高温原始岩浆,极短岩浆作用持续时间以及不同类型岩浆空间分布特征等均支持地幔柱模型。为了解释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岩浆演化,提出了一个两阶段动力学模型。最后对大火成岩省和地幔柱领域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二叠纪 大火成岩省 地幔柱 峨眉山 塔里木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3为典型致密砂岩储集层,从成岩作用角度分析该储集层形成机理及物性分布规律对研究区石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物源及沉积相分析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等化验资料,分析了砂岩主要成岩作用及绿泥石、碳酸盐岩、伊利石胶结等典型成岩产物平面分布、成岩产物与原生粒间孔、溶孔分布关系,并探讨了成岩产物成因。在上述成岩产物单因素分析基础上,综合判断划分出了绿泥石膜胶结+剩余粒间孔等7种成岩相。分析了不同成岩相类型物性,其中绿泥石胶结-剩余粒间孔、绿泥石胶结+溶孔-粒间孔储集层物性最好。

  • 标签: 单因素 成岩相 华庆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 简介:岩浆热液系统中氯地球化学行为对于金属矿床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氯在岩浆热液系统地球化学研究最后成果,重点探讨了氯溶解度变化机制,以及对于成矿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高盐度水盐流体形成机理.最后指出了现阶段氯研究仅限于简单体系,氯对多组分复杂体系流体出溶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岩浆-热液系统 氯溶解度 分配系数 水盐流体 硬软酸碱
  • 简介:  平流层臭氧浓度降低直接导致到达地表太阳紫外UV-B辐射增强,为探明UV-B辐射强度改变对土壤-冬小麦系统碳氮转化影响,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实验方法.……

  • 标签: UV-B 冬小麦 碳氮代谢 呼吸系数
  • 简介: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地质学大师,本刊将从本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岁月,年仅34岁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学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精神和科学遗产。

  • 标签: 区域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地球科学事业 中国历史 地质调查所 板块构造说
  • 简介: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二叠纪地幔柱构造与地表系统演变》主要研究进展:(1)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形成于一259Ma,持续时间小于1Ma,是地幔柱头熔融产物;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为多阶段喷发(~300,~290,280Ma),持续时间超过20Ma,是孕育地幔柱活动产物。(2)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发现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上下地壳界面“消失”、下地壳增厚且具高波速特征、岩石圈地幔减薄,是地幔柱熔融产物在地壳不同深度底侵和内侵结果。(3)完善了大火成岩省岩浆矿床形成机理,构建了地幔柱成矿系统基本框架,提出地幔柱结构、岩浆源区特征、结晶分异过程、硫化物饱和、地壳混染和岩浆侵位过程等是地幔柱成矿关键控制因素。(4)从相对和绝对时间角度确证了西伯利亚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分别对应于二叠纪末(PTB)和瓜德鲁普统一乐平统界线(GLB)生物灭绝事件;重建了华南二叠一三叠纪海水温度和pH值演变历史,使甄别二叠纪朱生物大灭绝直接诱因成为可能。

  • 标签: 大火成岩省 地幔柱 二叠纪 成矿系统 生物灭绝
  • 简介:陆地生态系统作为地球表层复杂系统中重要一环是全球碳氮循环研究核心内容之一,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模型作为一种必不可少手段备受关注.近年来,国际上发展了多种基于不同原理和目标的模型,其模拟结果也不尽相同.为了对这些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国际上开展了多个模型比较研究计划.本文在简述各种模型比较计划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国际上一些比较成功模型研究进展;指出模型进一步发展必须建立在对生态系统各个组成要素、生态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与反馈机制研究基础之上.耦合大气、岩石圈、生物圈从机理上模拟碳氮动态,同时在进行区域或全球尺度评价时引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将是未来模型发展趋势.

  • 标签: 陆地生态系统 温室气体循环 碳氮循环 模型 比较研究 气候变化
  • 简介:流体动力系统是盆地流体分析中核心问题。本文以莺歌海盆地和东营凹陷为例,分别探讨了泥-流体底辟型和盐底辟型盆地流体动力系统特征。研究表明,超压盆地内流体动力系统决定了不同成因流体流动驱动机制和方询及流体域分布,进而控制油气运聚全过程。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油气运聚 流体分析 东营凹陷 超压 流体流动
  • 简介:2018年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程裕淇先生诞辰106周年。程裕祺先生不仅是我国变质岩石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和矿床地质学一代宗师,也是我国地质科技事业卓越管理者及社会活动家。他曾任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总工程师,也曾出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首任副所长。他连续三届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积极推动我国《矿产资源法》立法和实施;程先生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担任地学部副主任及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更应强调是程裕淇先生是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1978年成立之初首届副理事长,并连任多届。为纪念程先生对我国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重大贡献,本刊特约请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此稿,并分四个部分在“科学人生”栏目连载.以飨读者。

  • 标签: 矿床地质学 变质岩石学 前寒武纪 院士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