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清代对王羲之批评之比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南朝之后,王羲之经过历代帝王和文人的推崇,尤其是唐太宗称赞其书法“尽善尽美”,古今第一,确立了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至高地位。此后直至清中叶的这一时段,王羲之书法被书家们奉为圭臬,视之为取之不尽的源泉,并以此为“源头”而拓展变化出无穷无尽的艺术风格面貌。可以说,王羲之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如此。在唐代、清代还是出现了对王羲之批评的思潮。虽然唐代、清代对王羲之的批评都是审美风尚的不同所引起的,但是唐、清两季对王羲之批评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唐代对王羲之的批评虽然没有动摇王羲之在书史上“书圣”的历史地位,但使得王羲之独尊的格局被打破,“二王共尊”成为了一种共识:清代对于王羲之批评的主要目的在于消解王羲之的权威地位,树立碑学。清季掀起对王羲之批评的浪潮,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确立碑学的书史地位扫清了障碍,使碑学最终走向中兴。本文试图从原因、内容及影响诸方面比较唐代、清代对王羲之的批评。
作者 樊琪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书法赏评》 2013年1期
出版日期 2013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