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与凝血功能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并发症及生活质量与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分布情况,根据中医证型分为肝肾阴虚、湿热聚毒、肝郁脾虚、脾虚湿困、气滞血瘀5组,比较各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差异,并分别根据肝外转移、上消化道出血、门脉癌栓的有无,不同的腹腔积液量及不同的卡氏评分(KPS)分组,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原发性肝癌以肝郁脾虚组最为多见(31.31%),其次是湿热聚毒组(25.25%)及气滞血瘀组(18.18%)。各中医证型组间PT,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以脾虚湿困组升高最多,其次是湿热聚毒组与肝肾阴虚组,肝郁脾虚组升高最少。APTT以湿热聚毒组升高最多,其次是脾虚湿困组与肝肾阴虚组,肝郁脾虚组升高最少。肝外转移组的PTR,INR较无转移组明显升高(P〈0.05)。上消化道出血组PT,TT,PTR,INR较无出血组明显升高(P〈0.05)。门脉癌栓组与无门脉癌栓组之间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腹腔积液组PT,APTT,PTR,I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量积液组、大量积液组PT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中量积液组APTT,PTR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少量积液组、中量积液组、大量积液组INR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KPS评分组PT,APTT,FIB,PTR,I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30分组PT,APTT,PTR,INR升高最多,FIB减少最多。结论肝郁脾虚证为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证型;脾虚湿困证与湿热聚毒证凝血功能较差,肝郁脾虚证凝血功能较好;出现肝外转移、上消化道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现代中医临床》 2015年1期
出版日期 2015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