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故事》数据库:民俗学者的问题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汉语佛经故事是在我国佛典经籍和口头传统中广泛存在的文化文本,自汉魏以来(约公元前1世纪)起,在长达两千余年的时间里,佛经故事对我国历代儒学、知识分子思想和民间社会的影响远大于佛庙僧讲和佛教典藏,同时也成为我国与亚洲国家,主要是东南亚国家的一种大众共享文化。20世纪以来,在现代国家建设的进程中,以佛经故事为对象的讨论,曾成为我国公共领域和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进入21世纪,受到全球消费文化的市场强势逻辑的牵引,对佛经故事遗产的传承还无可回避地触及我国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中的核心问题,包括我国文化传统的多元构成,我国高校宗教学教育的断层与重续,我国佛教寺庙和佛教节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等。另一方面,佛经故事的哲学内涵、佛学人生智慧的用途、佛事仪式的成分和表演的传统等,受到不同政治经济力量的控制,正在成为文化演变与创新中具有复杂动力和特殊地位的叙事文本。在我国这一独特文明体中,在全球化下世界现代文化输出方式经历着激烈转型的时期,如何正确阅读和传承佛经故事原典,如何使之未来传承,是一个充满理论诱惑和实践挑战的学术课题,同时也是对世界文化、教育建设有着迫切意义的现实问题。从民俗学的角度开展对佛经故事的研究,可以使用故事类型学和数据库的方法,这有利于发挥民俗学的长处。本文以《佛经故事》数据库为个案进行探索研究。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励耘文学学刊》 2014年2期
出版日期 2014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