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内地新疆预科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理论和理念在中小学教育界得到了广泛响应。积极心理的提出源于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心在个人的积极品质和挖掘个人内在潜能,积极心理学的三个研究对象和内容分别是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品质、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1]。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积极观念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更佳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能更轻松地面对压力、逆境和损失,即使面临不利的环境,也能应付自如[2]。”积极心理学的课程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以及学生的参与性,同时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特别是积极的体验和感悟。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校园心理》 2018年2期
出版日期 2018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