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卿、大夫、卿大夫的内涵生成与时代变迁——基于《春秋左传》的历史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在春秋时人的话语体系中,“大夫”有三种涵义:泛指卿与大夫;确指各国之卿;指大夫等级本身。在鲁隐公时期,“卿”与“大夫”之间尚无特别明显的区分,其用法在《春秋经》中得到保留;从桓公时期开始,春秋贵族势力日益繁衍膨胀,等级隶属观念加强,内部分化逐渐加剧,开始有意识地将“卿”与通常的“大夫”相区别;至迟在春秋晚期,作为一个有固定内涵的词语,“卿大夫”合用,作为泛指诸侯之下、士之上的宗法贵族阶层,这正是“大夫”在春秋时期等级分化与社会伦理变迁的反映。这一变化对社会性质与社会结构的影响,又集萃于“国人”的内涵变迁之上。一般而言,春秋“国人”可概指卿、大夫、士,但是在与卿、大夫有所区别时,“国人”则主要指下层大夫和“士”。春秋战国之交以降,“国人”俨然成为平民大众的代名词。这既是语言内涵的历史传承、时代变迁及内涵新赋,亦是社会结构与文化形态的历史变迁在人类语言上的反映,更预示着一个“布衣将相”新时代的到来。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2017年06月16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